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2022-06-14 可可诗词网-古代剧曲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村里迓鼓】 我这里洞天深处,端的是世人不到。我则待埋名隐姓,无荣无辱,无烦无恼。你看那蜗角名,蝇头利,多多少少。我则待夜睡到明,明睡到夜,睡直到觉。呀,早则似刮马儿光阴过了。
        【元和令】我吃的是千家饭,化半瓢; 我穿的是百衲衣,化一套。似这等粗衣淡饭且淹消,任天公饶不饶。我则待竹篱茅舍枕着山腰,掩柴扉静悄悄,叹人生空扰扰。
        【上马娇】你待要名誉兴,爵位高,那些儿便是你杀人刀。几时得舒心快意宽怀抱,常则是焦蹙损两眉梢。
        【胜葫芦】你则待日夜思量计万条,怎如我无事乐陶陶。我这里春夏秋冬草不凋。倚晴窗寄傲,杖短筇凝眺,看海上熟蟠桃。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第四折写吕洞宾度陈季卿人道,八仙摆对相迎,共赴蟠桃仙宴。全折有【正宫·端正好】 套十曲,其前是套外四曲。这里全折套数非同一宫调,也许是前四曲因剧本明确写所唱为“道情曲儿” 所致。
        列御寇、张子房、葛仙翁先上场,念诗云: “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灯火洛阳尘。百年一枕沧浪梦,笑杀昆仑顶上人。” 这里以道仙的眼光看待尘世的风云变幻。他们知道吕洞宾度陈季卿,也知吕显其法力,另做境界,必然成功。吕、陈尚未到,三人商议,暂上街市,唱些道情曲儿,以警醒世人。
        道情曲儿是列御寇唱出。【村里迓鼓】 为散套首牌,表现的是仙人们的优裕处境。洞天深处,世人不到,远离红尘,因而 “无荣无辱,无烦无恼”,脱离了是非的漩涡。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呀! 在世间众生为蜗角名、蝇头利而争争斗斗的时候,仙人们夜睡到明,明睡到夜,连时光的流逝都不觉得,哪还有什么忧愁和烦恼呢?
        【元和令】 细诉得道成仙者的生活。虽然吃的千家饭,不是山珍海味,穿的百衲衣,并非绫罗绸缎,而且都是化来的,用不着亲手劳作去生产,不用受那份辛苦,况且 “粗衣淡饭” 足以悠闲地度过时光,天公也没有什么可怪罪的。竹篱茅舍,所居虽陋,但柴扉静掩,酒足饭饱,快活逍遥,只好感叹世人为何要整日间为衣、食、住、行、名、利而终日劳碌。


        【上马娇】 与 【胜葫芦】 主要是唱给那些一心要博取功名,争名誉、谋爵位者听的。因为本剧要度脱的陈季卿就是这样一个读书人。封建时代比较优秀的知识分子,大都寄希望于科举考中,除官授爵,不少人还抱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信条。且不说中举理想能否实现是一回事,就是实现以后能不能以一贯终那还是另一回事。元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绝大多数人仕途无望,他们将心中的苦闷与不平倾诉于笔端,在文学创作上反映出来,一些人在思想上则转而对道家学说产生浓厚的兴趣。范康创作此剧也可能与此种现象不无关系
        【上马娇】 告诉那些热衷于功名者,“名誉兴,爵位高” 并非完全是好事,因为可能那些都是杀人刀。富贵之后,也多有进退维谷、难以处理的人和事,所以 “舒心快意” 的时候不多,“焦蹙损两眉梢” 的日子倒会不少,对功名富贵不要太过于痴情了。正如 《红楼梦》 里所说的 “大有大的难处”,人到了一定的地位,处理的事情太多,须要日夜思量。封建社会,政治清明时,廉洁的官吏要为人民办点好事尚且不易,朝政衰败时,歪风盛行,官场混浊,好人难以立足,要想做点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更加困难。不攀附权贵,难以得到名誉、爵位,正直的人不屑于做,奸邪小人却正得其时、正得其道。即使入了仕途的,还须 “日夜思量计万条”。诚如俗语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官场中的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曾使多少忠贞之士翻身落马,有的竟死于非命。【胜葫芦】以“倚晴窗寄傲,杖短筇凝眺,看海上熟蟠桃” 的道家仙人悠闲逍遥的生活,奉劝读书人放弃功名幻想,步入到这神仙世界中来。
        这四支曲出自道仙之口,从整体上说,前两支曲主要是渲染得道成仙者的生活境界,以及从生活到精神的优越感,后两支曲子重点在劝告读书人不要对功名利禄抱有太多的希望,以形成对照。实际上每支曲文里也都存在着对比手法的运用。曲词本色中蕴含古朴,虽不追求华丽却不乏文雅。由于是一人所唱,无夹白,曲子间也无宾白,紧密连贯,无有间阻,可给听众一气呵成之感,再加上同台张子房与葛仙翁必然执渔鼓、简板从旁予以伴奏,当是很活跃的场面,会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但说到底,剧作者所宣扬的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封建时代可能会对喧嚣世界中的芸芸众生给予一点期盼,产生一丝慰藉,在今天这个进步了的时代里,人们会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认识。
        《竹叶舟》 是一部神仙道化剧,系根据唐宋间传说敷演而成,本事见唐代薛照蕴《幻影集》和《太平广记》卷七十四 《陈季卿》,内容与马致远的 《黄粱梦》 有相通之处。在度脱的故事背后,分明寄托着元代知识分子的苦闷、愤懑和牢骚。如果剥去度脱的外壳,就不难发现本剧与多数元杂剧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心态和情绪。此剧结构佳妙,紧凑生动。从本书所选的曲文即可见范康曲词的基本风貌。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