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诗经·国风·鄘风《载驰》

2024-10-25 可可诗词网-古代诗文名篇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歌·诗经·国风·鄘风《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虻。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自古至今都认为这是许穆夫人写的一首爱国诗。据历史记载,公元前660年夏历12月,狄人侵卫,占领了卫都城——沫(在今河南汤阴境内),杀了卫懿公(许穆夫人之父),卫公室诸臣和部分百姓南渡黄河,在卫漕邑暂时落脚,卫统治集团拥立公子申(许穆夫人的哥哥)为君,称为戴公。不久,戴公死,又立公子燬(许穆夫人之弟)为君,称为文公,于公元前659年迁到楚丘(在今河南滑县境内)。第二年,在齐、宋、曹的援助下,以楚丘为都,光复了卫国。此诗应写于前659年迁楚丘之前的上半年,是许穆夫人吊唁宗主国之作,当时她已到了卫漕邑。“言至于漕”、“芃芃其麦”、“言采其虻”等诗句和他们面对面地争辩即是明证。至于诗句中的“大夫君子”等字词到底作何解释,这直接关系到对诗的主题的理解。我们认为“大夫君子”是许、卫两国的大夫。“大夫跋涉”的“大夫”,是卫大夫,“许人尤之”的“许人”,是许穆夫人的随从大夫,“众稚且狂”的“众”却是卫大夫。“旋济”、“旋反”既不是回许,也不是赴卫,而是回旧都——沫。他们争论的是如何复卫,争论地点应在漕邑。全诗可分为四章。

第一章,写许穆夫人归卫的目的和忧痛心情。首四句写她听到狄灭卫的消息后不怕路途之遥和劳苦而疾速归卫的行动和沉痛的心情,初步显示出其不凡的风度,表现了她要参与国事的愿望和爱国思想。“大夫跋涉,我心则忧”二句,再现了狄人入侵、卫国臣僚跋山涉水疲于奔命的情景,表示了她对卫大夫的关心与慰问,抒发了她热爱宗主国的深厚感情。

第二章,写她参与谋划复卫、力排众议的情况。从“既不我嘉,不能旋反”的话中可以看出她和卫国臣僚、许国大夫争辩的情况和意见的分歧,他们争论的问题并不是回许,而是复卫。争论的焦点是靠自己的力量还是恃外援来恢复卫国。显然,许穆夫人是坚持自力更生、重整人马、收复失地。她单枪匹马,不顾众人的非难和责怨,激愤地反驳说:“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我思不閟”。 意思是,比起你们那些不高明的意见,我考虑的并不迂阔,并非行不通。姚际恒说:“言尔未必是,我未必非。始显露己之意见与许人别。”(《诗经通论》)她的意见不只是与许人别,更主要的是与卫人别。

第三章,写她回击大夫们对她的非难。卫、许大夫以轻蔑讥讪的态度说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妇道人家,是为了泄个人的私愤而一时感情冲动。对此,她以登高山舒忧思、采贝母解郁愤作比,陈述了自己的愁苦忧愤完全是为了卫国的复兴,并以“女子善怀,亦各有行”给对方以有力回击,表明自己的伤感决不是一般女子的多愁善感,而是对卫国灭亡的感怀和对卫国前途的系念。

第四章,写她坚信自己的主张正确。姚际恒说:“末章乃言其情,谓我之所思无他,思所以救卫耳。”(同前)这一认识是符合诗意的。“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是她归卫途中所见景物。卫国田野宽广,麦苗葱绿茁壮,蕴含着生机和力量,这更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眼光短浅的卫、许大夫由于被狄人侵犯所震慑,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企图靠大国的援助来拯救卫国的败亡。许穆夫人针对着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尖锐地指出:“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她正确地分析了各侯国在斗争中所持的态度,明确指出那些大国决不会对卫国亲近,决不会因卫被侵而着急。最后,她自信地说:“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这委婉而深刻的话语中,表现出她刚烈的气质,明确指出对方所考虑的都是不着实际的空想。

本诗通过许穆夫人归卫救国及其主张不被大夫们采纳的自述,展示了她对宗主国命运无限担忧的襟怀,表现了她敢于斗争的精神和爱国思想。她确实是我国第一个女爱国诗人,她对祖国如此关切的思想和落落大方的风度,是一般君夫人所难以具有的。她那稳重自信、深谋远虑、奋发有为、昂然进取、敢于斗争和坚持正义的品格,是值得后人称道的。

错落多变的章法是这首诗的特点。第一章六句,直叙吊唁事,表达忧痛心情。第二章八句,用重叠形式于缠绵悱侧之中含无限气愤,表现了她的冷静态度。第三章六句,以设想起兴的手法抒发郁思之情,巧妙地斥责了卫、许大夫。第四章八句,以赴卫途中所见景物起兴,表现了热爱祖国的感情,并指出靠外援复卫之不可能,进一步阐述坚持自力更生的高远见解。这种多变化的章法结构,显得文势舒展,情感激愤,思想强烈,同时也把人物争论的情况和各自的主张清楚地表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