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
职官名。宋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宰相、亲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预政事。太尉旧在三师下,由唐至宋加重,升太尉于太傅之上。因此,除授三公,则自司徒迁太保,自太傅迁太尉。宰相致仕,官至仆射,以在位久近,或已任司空、司徒,则拜太傅或太尉。太师,则惟有开国元勋或累朝耆德、元老重臣才特拜,为数甚少。北宋后期,政和二年(1112)罢太尉、司徒、司空,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真相之任;又以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或称三少,为次相之任。蔡京以太师总领三省事,称公相。宣和末,任三公者十余人。南宋,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先后为太师,专朝政。
今日更新
-
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
[2020-06-27]
-
“小明王”亳州称帝
[2020-06-27]
-
高邮之战
[2020-06-27]
-
陈友谅篡权建“汉”
[2020-06-27]
-
明玉珍入川建“夏”
[2020-06-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