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察制度
明代对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始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对朝觐官(地方官)的考核。当时对官吏考核分三等,区别......
闰察
明代对京官不定时的考核。明太祖确定对京官的考核,六年一次。若有特殊情况,在正常时间外进行临时考核,称为......
军户
明代军士皆另立户籍,其身份是世袭的。明代的户籍有军籍、民籍和匠籍三种。军籍隶都督府,民籍属户部,匠籍属......
匠户
明代手工业劳动者的户籍。明代匠户略似于唐代的“番匠”(唐代官办手工业中轮班服役的工匠)、宋代的“当行”......
灶户
明代从事盐业生产的民户。灶户之称始于五代,唐、宋时又有“亭户”、“畦户”、“锅户”等称。明初,定天下之......
民户
明代户籍之一。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诏编《赋役黄册》,天下府、州、县户口随田土编造黄册,分上、中、下三......
赋役法
明代的田租徭役制度。课于田者曰赋。明初田赋,亦沿唐宋两税之法,夏有夏税,征麦;秋有秋粮,征米。又有丝、麻......
均工夫
明太祖洪武初实行的按田亩派役的役法。亦称“均土”。太祖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命中书省定役法,把土地划分......
差役
明代供官府差遣的无偿劳役。差役有里甲、均徭、民壮、杂泛四种。里甲是乡村基层组织的职役,职责有传递公事,......
常役
明代役法之一种。粮长、解户、马船头、馆夫、弓兵、皂隶、门禁、库子、斗级、仓脚夫等为常役。常役即均徭中......
杂泛
明代徭役之一种。明初政府规定农民徭役为里甲、均徭和杂泛三种。里甲亦称甲役,是以户为单位的应役;均徭是按......
里长
明代在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设立的职务。里是分担差役的基层组织。《明史·食货志》:“洪武十四年(1381)诏天......
粮长
明代征解田粮的基层半官职人员。太祖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规定把交田赋一万石左右的地方划为一区,政府指派......
老人
明代乡官。设有里上,掌教人行善、调解争讼。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诏天下编制赋役黄册,规定里为乡村......
工匠轮班制
明代官办手工业中工匠服役形式。明代官办手工业中,采用轮班和住坐两种形式。《明史·职官志》:“凡工匠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