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行政制度,似乎应该从秦朝开始,因为所谓地方行政制度,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局面,才能够建立,既然在秦朝以前没有形成统一的局面,也就没有树立正式地方行政制度的可能。但是根据中国古文献记载,在秦朝以前也有所谓地方制度。这种制度就包括州的划分。至于...
唐代国都的所在地长安,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城市之一。全盛时有东、西、南、北四个市,商业非常繁荣。洛阳、扬州和成都商业也很繁荣。长安西市还有金融市场,从事存款、借贷、汇兑等业务。各地商人到长安经商,把钱币带在身上既累赘又不大安全,就把钱存进柜坊(唐代都...
战国时代,七雄争战,遍地烽火,分封制全面崩溃。为了能统一指挥,各国在内地仿边远地区,普遍设郡统管数县的军事,后来逐渐发展成统管整个区域内的政治、民族、军事。边远地区随着不断向外扩张,郡面积日益增大,地位不断提高。于是在郡下分设数县,因而逐渐形成郡统...
春秋时期,国室衰微,诸侯普遍僭越,各国之间相互兼并,逐渐形成半独立的几十个国家。各国地方行政单位,小国有邑,大国有县。其长官:鲁、卫称邑宰,晋称县大夫,楚称县令尹。邑县大小不等。贵族往往还有私邑。春秋末年,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郡的原意为国君之随从、...
这是盛唐时期麻烦了几十年的通货贬值问题,是铸币减重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高宗武后时,因内外用兵,财政负担重,大肆搜刮财物,导致私铸云起,时人对钱质恶劣轻小者统称为恶钱。为解决此一问题,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政府下令以5个恶钱换1个好的开元通宝。唐高宗...
在西周初年,沿袭商制,而在商代基础上扩大和完善。大封子弟、功臣、属国数以百计,按其政治地位的尊卑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如鲁公、晋侯、郑伯、楚子、许男等。其领有的土地面积据说是:公侯100里,伯70里,子、男50里。这些诸侯国与周王朝的臣属关系更加...
唐朝的币制,是一种钱帛本位,绢帛几乎可以说是十足的货币,除了对外方面不能作为货币以外,在国内绢帛具备了各种货币职能。不过绢帛究竟还带有实物的色彩,因为它的种类很多。在官方的诏令中,提到绫、罗、绢、布、丝、绵;在其他文献中,使用得最多的是缣、绢、绫、...
隋末时的钱币制度已十分混乱。唐武德四年(即621年)宣布废止五铢钱,初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在名称上有较大的变革,开创了新的钱币制度。有的货币书上称之为“通宝钱制”。“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而非指年号,这在以后历代都曾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
商代是我国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个正式朝代。它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与行政制度有关的就是分封制。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子孙分封,以国为姓”。如殷氏、耒氏、宋氏、空桐氏等。这些氏又称“国”。同时,封异姓为侯爵,如:(侯喜、大侯、周侯)、伯爵...
隋文帝杨坚(581~604年)即位后,曾整顿货币积弊,实施通货紧缩政策,另铸“开皇五铢”,又叫“置样五铢”。新钱“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规定钱1000文重4斤2两。隋时1斤等于古3斤,所以隋五铢钱一枚约重3克。为了推行这种钱,于开皇三年(583年)四月,曾命令各关放百...
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初步形成在夏代。夏朝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也是行政区划萌芽阶段。夏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一个世袭的、高出于众小邦之上的中央王朝。当时行政区划的单位,是在原始公社部落基础上形成的“小邦”或“方国”,如有姒氏、有穷氏、有易...
谷帛在中国,是两种重要的支付工具。它们的货币性,各时代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在南北朝的时候,因钱币不统一,各地用谷帛交易的例子很多。北魏在太和十九年(495年)用钱以前,有十几年间,完全是用布帛。不论租赋、赈恤、俸给、借贷、价值尺度和购买手段、租车费,都是...
即没收罪犯的家属和财产的法律制度。秦代有连坐收孥之法。汉、魏、晋律规定,罪犯的妻子没为奴婢。梁、陈、北魏律规定,对谋反降叛大逆以上的罪犯,将其姐妹充作官家奴婢。唐律规定,凡犯谋反大逆罪,祖孙兄弟姐妹和部曲资财田宅一律没入官府。明、清律均有此规定...
也叫陵迟。俗称千刀万剐。执行死刑时零刀碎割使被杀者缓慢地死去,因此而加重了受刑的痛苦。行刑之法,历代不尽相同。相传有八刀之说,先割头面,然后是手足、胸腹,最后枭首。《宋史·刑法志》有详细记载。凌迟是五刑之外的法外刑,始于五代,宋朝初年并未沿用。真...
南朝的货币经济在东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西晋长时期政府未尝铸钱以后,宋、齐、梁、陈四朝均曾铸钱;梁朝还曾铸造铁钱,流通中货币名目繁多,币制非常紊乱。刘宋后期及萧梁两朝,因受战争影响较大,封建政府曾采取铸币贬损政策,以致造成私铸盛行、物价昂贵的现象。...
西晋政权建立后,直到东晋南渡以后,都一直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是沿用汉、魏的五铢钱及各种古钱,而晋元帝渡江后,则主要沿用孙吴地区原来流通的旧钱。当时,江南各种铜铸币“轻重杂行”,大者叫“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中者叫“四文”,即一钱当小钱四文用。小...
又称诏令、诏书。古代皇帝不经过任何机关而直接发布的命令,它是古代法律形式之一,始于秦代。秦初定天下,秦王便更定名号,称“皇帝”,皇帝之命称“制”,其令称“诏”。从此,皇帝的命令便成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的最基本的法律渊源,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既可以认可...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术、曹操起兵,董卓挟献帝入长安,销熔五铢钱,改铸小钱。使钱的数量增加数倍。具体数字,史书没有记载。但根据西汉末年所铸造的五铢钱总数有280亿枚,私人铸造的不算在内。东汉政权还另有铸造。此外,据《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记载,当时...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辽阔的巩固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大清律外还制定了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回律》、《番律》、《蒙古律》、《西宁番子治罪条例》、《苗律》等单行法。其中有的条例在开始时带有临时性质,在实行过程中感到有利于清朝统治,于是作为固定的...
清初为了镇压抗清力量,颁布禁海令,“寸板不得下海”。接着又颁布迁海令,强制闽、广、苏、浙沿海居民内迁50里,越过限界者斩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收复台湾后,一度有所放宽,但很快又严申海禁,迄至鸦片战争以前,广州以外的各港口皆奉命封闭。大清律中列有违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