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且就今日起, 日挨一日做去。 志量不要卑狭,工夫不要间断,事事寻一个天理,时
逝去的岁月不可挽回, 未来的时日还可以把握。 因此应立足于今日, 一天接一天地努力学习。 志向气量不要窄小......
学者为学, 进一步, 便见得一步的道理, 若层累渐渍, 则道理自精微矣。譬如登山, 上一层有一层光景。迤&
学者学习, 每提高一步, 都可以获得更深一层的道理。 如果逐渐层层积累,那么对道理的认识自会精粹细密。就好......
学者不可不志于远大, 亦不可骤期乎远大。 盖行远自近, 登高自卑也。
学者不可不树立远大的志向, 也不可急于期望实现远大的志向。 这是因为行走的目标虽然遥远, 也要从近处一步......
凡看文字, 先须晓其文义, 然后可求其意, 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
凡是看文章, 必须先弄懂其字面含义, 然后再去探求其内含意旨, 没有不明白字面意思而却知晓其内容意旨的。......
读书之法, 当循序而有常, 致一而不懈, 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 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 然后心静理明, 渐
读书的方法, 应当循序渐进而持之以恒, 专心致志而坚持不懈, 耐心地揣摩文章的标点断句和内容含义, 认真体察......
汲汲焉毋欲速也,循循焉毋敢惰也。非止学问如此, 日用事为之间, 皆当如此, 乃能有成。
心情急迫但不可追求速成,循序渐进但不能懒惰懈......
置身如同置器,在平处则安,在高处则危。古人置身千仞之上,要看他立脚平稳处。
置放身体如同置放器物,放在平处则安稳,放在高处则危险。古人能够置身很高, 要看到是由于他立脚处很平稳。......
得之在俄倾,积之在平日。
能够在片刻之间得其真知, 是由于平时积累的缘故。......
汝等常勤精进,譬如水小长流,则能穿石。
你们应当不断勤奋学习,精心一志,努力上进。比如微小的水只要长流不断, 就能够穿透石板。......
悟未有不顿者,但必学问真积力久,方有一旦豁然大悟处,是顿因于渐也。
认真思考没有不能很快领悟的。但必须学力积累得时间很长,才能顷刻间豁然深刻领悟。这种顿悟靠的是知识逐渐......
大凡学文,初要小心,后来学问博,识见高,笔端老,则可放胆。能细而后能粗,能简而后能繁,能纯粹而后能豪
大凡学习写作文章,初时要谨慎小心, 以后学问渊博, 见识高远,笔法老练, 才可以放胆写作。能描写细致而后才能......
君子不辞负薪之言, 以广其名。 故多见者博, 多闻者智, 拒谏者塞, 专己者孤。
君子不辞却打柴人的意见, 以此扩大他的名声。 所以看到事物多的人就见识广博, 听到良言多的人就头脑聪明, ......
先民有言, 询于刍荛(chu rao除绕)。
古代贤人教导说: 即使是割草打柴的人也应当向他们请教。......
入山见木, 长短无所不知; 入野见草, 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 采草以和方药者, 此知草木
进入大山看到的树木, 是高是矮, 没有不能分辨的; 进入田野看到的野草, 是大是小, 没有不能分辨的。 然而一......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 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故多闻博识 (zhi志),无顽鄙之訾(zi子);深知道术,无浅暗之毁也。
道德不高尚不能使边远的人也顺服自己, 才识不渊博不能发表深刻的见解。 所以, 多加听取, 广泛学习, 不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