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莫便乎近其人……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 则尊以遍矣, 周于世矣。 故曰, 学莫便乎近其人。
为学没有比接近良师更方便的了……像良师那样学习君子的学说, 就可以养成崇高的品德, 获得全面的知识, 且可......
识必见于行,如行道途,涉暗阻,非日月之光,炬火之照,则不可进矣。故君子贵有识。力学穷理, 则识益明,
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用以指导行为, 比如行走在道路中, 遇到黑暗的阻碍,没有日月的光亮, 火炬的照明, 就无法前......
枸木必将待櫽栝 (yin kuo隐扩)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long龙)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
弯曲的木头一定要等用櫽栝 (矫正弯木的工具) 烘烤矫正之后才能变直, 不锋利的刀剑一定要等磨砺后才能锋利。......
学贵乎成。 既成矣, 将以行之也, 学而不能成其业, 用而不能行其学, 则非学矣。
学习以取得成就为可贵。 既然有所成就, 就应当加以实践运用。学习而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运用时而不能施行自......
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拟)于死。
不跟随老师接受教诲, 就会犯罪受刑罚之苦; 不去求医医治疾病, 就是接近于死亡。......
知有浅深, 则行有远近, 此进学之效也。
知识有掌握得深一些的, 也有掌握得浅一些的, 行动起来也就有走得远一些的, 有走得近一些的, 这都是求学的效......
学者当务实, 一有近名之心, 则大本已失, 尚何所学哉?
学者应当致力于实践, 一旦有追求名利的思想, 就失掉了学习的根本目的, 还去学习什么呢?......
求之其本, 经旬必得; 求之其末, 劳而无功。 功名之立, 由事之本也, 得贤之化。 非贤, 其孰知乎事化?
做事抓住了根本, 经过十天的时间就可以成功; 仅仅抓住枝节, 只会劳而无功。 要建立功名, 须经由事情的根本,......
未有知之而不能行者。 谓知之而未能行, 是知之未至也。
没有学到了知识而不能加以运用的。 如果说学到了知识而不能运用, 那还是学习知识没到家的缘故。......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君子为学, 讲述义理时一定要称引老师的话来阐明道理, 听从老师的教诲一定要尽力去发扬光大。......
力学而得之,必充广而行之。不然,局局其守耳。
努力学习而获得知识, 一定要放到广泛的领域里去实行运用它, 不这样, 就是只知狭隘地死守知识。......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作为老师的要务,在于占有充足正确的道理,在于施行道义。道理充足, 道义树立了, 地位自然就尊贵了。......
疾学在于尊师。 师尊则言信矣, 道论矣。 故往教者不化, 召师者不化; 自卑者不听, 卑师者不听。
努力学习在于尊重老师。 老师受到尊重, 他的教诲才会被人听信,道义才会被人称述。 因此,应召从教的老师不能......
孟子曰: “幼而学之, 壮而欲行之。” 所谓行之者, 行其所学以格君心之非, 引其君于当道, 与其君论道经
孟子说: “少年时学习知识, 成年后就要去实行它。” 所谓实行, 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纠正君主思想上的错误, ......
生而不知学, 与不生同; 学而不知道, 与不学同; 知而不能行, 与不知同。
活在世上不知道学习,与没活着一样;学习而不懂得道理,与没有学习一样; 学到了知识却不去实行, 与没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