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 德行彰矣。
古代圣明的君主没有不尊敬老师的。 尊重老师是不讲究老师地位的尊贵或低下,生活上贫穷或富裕的。如果能做到......
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皆所染者得当也。
孔子、 墨子的后辈学生在天下显贵尊荣的是很多的, 不可胜数, 都是因为所熏染他们的人很得当......
学不必博, 要之有用; 仕不必达, 要之无愧。
学习不一定非得广博, 重要的是学到的知识有用处; 做官不一定非要显达, 重要的是所作所为问心无愧。......
其所以必曰读书云者,则以天地阴阳事物之理,修身事亲,齐家及国,以至于平治天下之道。
人们之所以一定要谈读书学习的话, 乃是因为读书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和事物变化的道理, 可以了解修养自身、 侍......
古者将学问者,皆正其本。比若种木也,本索善种,置善地,其生也,本末枝叶悉善。本者是其本师,枝实者是弟
古时候想求学问的人,都要端正其根本。这好比栽种树木,根本的问题是要选择好的树种,栽种到好的土地上,它生长......
看得为学无别法,只是知一字,行一字,知一句,行一句,便有益。
看起来治学没有其他的方法, 只是知道一个字, 就去实践运用这个字, 知道一句话, 就去实践运用这句话。如此就......
故凡学者, 乃须得明师,不得明师, 失路矣。
大凡求学的人, 必须有高明的老师, 没有高明的老师, 将会迷失正确的学习途径和方向。......
天地者, 生之本也; 先祖者, 类之本也; 君师者, 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
天地是万物生存的根本, 祖先是人类繁衍的根本, 君主和老师是治理世事的根本。 没有天地, 怎么会有万物生存?......
读书之久, 见得书上之理,与自家身上之理,一 一契合,方始有得处。
读书的时间长了, 看到书上所讲的道理, 同自己对道理的认识, 一个个都相符合, 这才算有收获。......
和氏之璞, 天下之美宝也,待鉴识之工而后明。毛嫱(qiang墙),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泽脂粉而后容。周公,天下
和氏的玉石, 是天下美好的宝物, 要等懂行的工匠鉴定识别之后才能分辨真假。 毛嫱是天下出名的美女, 要等用......
学力未能胜旧习, 正如药力未能除旧病。 顷刻学力不至, 则旧习仍在。一日不服药,则旧病复作,学力胜,则
学习的效力不能战胜旧习惯, 正如药的效力不能除掉老毛病一样。 学习的效力一时不能达到, 那么旧习惯就仍然......
一閧(xiang向)之市,不胜异意焉;一卷之书,不胜异说焉;一閧之市, 必立之平; 一卷之书, 必立之师。
一条巷内的小市场, 有各种不同的价格; 一卷书之中, 也有各种各样的学说。 一条巷内的市场, 必须有平价人确......
学问须时时拈掇 (dian duo颠多),乃时时受用。纵无人讲,亦须去寻人讲。盖日讲则日新,非为人也,乃专专为
学问应当时时体会、 揣摩, 才能时时得到益处。 纵然无人与己谈论, 也要寻找人来谈论。 这是因为每天谈论研......
学问之道, 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 凡倚门傍户, 依样葫芦者, 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做学问的道理,以自己能够学到用得着的知识为真正的学习;凡是没有主见, 别人怎么做他也怎么做的人, 不是世俗......
师哉!师哉! 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
老师, 老师, 童子的性命啊! 埋头用功学习不如尽力求得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