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则观其身,论政则考其时。
评论一个人的学识要看他的实践运用情况, 评论一个人的政绩要考察他当时的所作所为。......
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以郁朴之实,不晓礼义,立之朝庭,植笮(zuo昨) 树表之类也。
不投入到老师门下,就不能接受经传的教育。以缺乏教养、不晓礼义的资质, 即使站到朝廷上, 也像树一根竹竿, ......
未遇明师而求要道, 未可得也。
没有遇到高明的老师而想求得重要的道理,是不能够得到的。......
讲得一事, 即行一事; 行得一事, 即知一事。
说做一件事, 就要立即去做; 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 才能获得真知。......
耳目之闻见,善用之足以广其心。
通过感知得来的知识, 只要善于运用到实践中去, 就能够使其心胸更加开阔。......
虽孔子, 亦有师。 问礼于老聃(dan耽), 问乐于苌弘是也。
即使是孔子, 他也有老师。 向老子请教礼义, 向苌弘请教音乐, 就是从师的例子。......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人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 谁能没有疑惑呢? 有困惑而不去跟从老师学习, 那疑惑作为疑惑啊, 就始终得不到解除......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一句话都不能去实行,即使读上一万卷书,也是毫无意义的。......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人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 又无论年长还是年少, 道理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世间事无巨细,都有古人留下得法程,诵诗读书时,便想曰:此可以为我某 (谋) 事之法, 可以药我某 (谋) 事之
人世间事无大小, 古人都给我们留下了方法程式, 因而诵读诗书时, 应留心思考: 这里可以作为我谋划事情的方法......
君子之贵才学, 以成身也, 非以矜己也; 以济世也, 非以夸人也。
君子注重增长自己的才能和学识, 是用以成就自身的, 而不是把它作为自我炫耀的本钱; 是用以服务于社会的, 而......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一个人爱他的儿子, 还选择老师教他; 可是对于他本身, 却以从师为羞耻呢, 真糊涂啊!......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能明也。
书中的句读不明白, 倒去从师, 有疑惑得不到解答, 倒不去从师;(句读之类)浅近的知识学习了,可是大道理却丢掉......
学贵有用,然须是养气;气充天下,何事不可办?做学业,要不以得失为心。
学习贵在运用,然而应当是用来培养品德、增进个人气质修养的;使浩然之气充满天下,如此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做学......
圣人无常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