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尽其所以为君, 臣尽其所以为臣, 卒无一背戾者, 其出于学而存于师也。
国君竭尽全力当好国君,大臣竭尽全力做好大臣,上下一心,始终没有一个背道而行的, 那都是出于努力从师学习的......
法乾论 “读书万卷, 若无实得实用, 终是无益”。 先生曰:“然。 德行、 经济、 涵养俱到, 读书 一二卷亦
王法乾曾议论说: “读书万卷, 如果确实没有获得实际用处,终究是没有益处。”颜先生说:“对。如果道德品行、......
人所以能自诚而明者, 非生而知, 则出于教导之明而修习之至也。
人之所以能够自己真诚明智的原因, 并非生来就知道的, 而是出于老师教育指导得明瞭精当, 修养和学习都达到了......
人之为学, 心中思想, 口内谈论, 尽有百千义理, 不如身上行一理之为实也; 人之共学, 印证《诗》《书》
人们治学,心中思考,口中谈论,尽管谈论出千百种义理,还不如亲身实践一种义理更为实际; 人们共同学习, 一起印......
古者一道德以同俗,苟师学不正,则道德何从而一?
古时候道德统一, 形成了同一的风尚, 如果从师学习杂乱不一, 那么道德根据什么统一起来呢?......
人生世间, 必定要学。 学不外致知力行。 二者却是终身学不尽的……人若果能于一日之间,知其所当知,而不
人活在世上, 一定要学习。 学习不外乎获得知识并加以身体力行。 这二者是终身学不尽的……人如果能在一天当......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之所在,师之所在也。
在品德修养上没有固定的老师,能主持善道的都可作为老师。善道所在的地方, 也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读书所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用它搞通事理。......
学非师而功益劳,友非人而过益滋。
学习没有求到好的老师会事倍功半, 交友没有交到好朋友过错会更多。......
能积不能读,何异掌书佣子; 能读不能行, 所谓两足书橱。
能积累收藏书籍而不去读它,同掌管书籍的佣人有什么不同;能读书而不能加以实践运用, 这种人正是人们所说的两......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 要一辈子当作父亲看待。......
省事是清心之法, 读书是省事之法。
检查自己行事是清静内心、 去除私欲的方法; 读书是检查行事是否正确的方法。......
天下极难之事,皆有处之一道。付之无可奈何,只是无学问。
世上再难的事,都有处理的一种方法。应付无方,无可奈何,那只是你的学问没有到家。......
自孔子后, 学孔子者便以师道自任, 未曾一日为人弟子, 便去终身为人之师, 以为此乃孔子家法, 不如是不
自从孔子之后, 学习孔子的人便以师道作为自己的使命。 没有做过人家一天学生, 便去一辈子做人家的老师, 认......
为学之功, 要在应事接物处见, 若但虚讲道理, 而于情事茫然,学问便成无用事。
学习的功效, 要通过应付事情, 接人待物上显示出来。 如果只会空讲大道理, 而付诸实践却茫然不知如何做,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