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苍者学为古, 笔隽者学为词,笔丽者学为赋, 笔肆者学为文。
笔法苍劲的人适宜学作古诗, 笔法隽永的人适宜学作词, 笔法华丽的人适宜学作赋, 笔法恣肆放达的人适宜学作文......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有十户人家的村镇, 其中一定有忠诚信义之人; 三个人在一起行走, 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诗有干无华, 是枯木也。
诗有内容而无文采, 是没有生气的诗。......
扇恶不能作佳诗。
粗劣的扇子上写不出好诗。......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生养了孩子不教育他, 是父亲的过错; 教导学生不严格, 便是老师怠惰了。......
能理乱丝, 乃可读诗。
能整理杂乱的丝缕, 才可以读诗。......
讲学固无穷, 然须头项分明, 方可讲辩。 若自交加糊涂, 则须理会得交加糊涂处分明, 方可讲辩。
讲学固然没有穷尽, 但必须主次分明, 才可以讲解辩析。 如果自己认识纷乱, 糊涂不清, 那么一定要把错杂糊涂......
夫圣贤之书, 教人诚孝, 慎言检迹, 立身扬名, 亦已备矣。
那些圣贤的书,教育人们诚实忠孝,说话谨慎,做事检点,树立己身, 扬名后世, 各方面都具备了。......
天下若无着实师友,不是各执己见,便是恣情纵欲。
天下如果没有真诚务实的良师益友, 不是各人坚持各人的看法, 就是放纵情欲, 无所顾忌。......
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 以其所学者外也。 师者何也?谓理义也。 学者必求师, 从师不可不谨也。
记诵文章用来供别人求问的人不够格做人家的老师, 因为那样只是学习的外表。 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呢?是理义之......
观书者当观其意,慕贤者当慕其心。
读书的人应当深入理解书的意旨, 仰慕贤明的人应当仰慕他高尚的心灵。......
盖先辈读书,不自矜炫,往往下一字,求一解;必反复研究。
前辈读书, 决不自我夸耀, 往往读一个字, 求得一个字的理解; 有不明白的地方, 一定反复研究, 探查清楚。......
不厚重则无威仪, 所学不能安固。
不忠厚端重一些就会失去庄严的容貌举止, 所学习的东西也不能稳固。......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道不严师之惰。
养育儿子而又不教育他, 这是父亲的过错; 训示道理而又不严肃认真,这是老师懒惰的表现。......
文学之于人也,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
文章书籍对于人来说,好比服药。善于服用的,才有益处;不善于服用的, 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