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师者虽非人君之位,必有人君之德也。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 国有学。仕焉而已者, 归教于闾里。

    教师虽然不居于君主的地位, 但一定具有君主的品德。 古时候家里有私塾, 乡党里设有乡学, 再大点的遂里设有......

  • 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 寝食俱废, 乃能骤进。

    学者读书, 应当在貌似平淡的地方下气力思考, 直到各种疑问一起生发出来, 使你顾不上睡觉吃饭, 那样才能迅速......

  • 己之才学为人所尊, 乃可悔人以进修之要。

    自己有才学, 受到人们的尊重, 才能够教诲别人,教给别人进修学习的要领。......

  • 直温简谅,多为有用之才,故后之言师者必归焉。

    正直、 温和、 简练、 信实的人, 大多是有用的人才, 所以后来谈论教师的必然归附到这方面。......

  • 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 所以助其思量, 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 若

    读书的方法,读完一遍,思索一遍;思索一遍,再读一遍。朗读是用以帮助你思索的,因而要将心思在书中内容上转动......

  • 大凡读书, 须是熟读, 熟读了自精熟, 精熟后理自见得。 如吃果子一般, 劈头方咬开, 未见滋味便吃了;

    大凡读书, 必须要熟读; 熟读后自能精通纯熟, 精通纯熟后自能认识书中所讲的道理。 如同吃水果一样, 一口咬......

  • 萧治台言,其叔时怨子弟,子弟默然受;言终,子弟辨无过,辄自认误。 先生曰: “君子也。 人己兼照, 平恕

    萧治台曾说,他的叔父有时批评学生,学生默默地接受了;等到批评完了之后, 学生们分辨自己没有错误, 他的叔父......

  •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没有疑问的, 应当努力探索, 提出疑问; 有了疑问就要精心研究, 消除疑问。 做到这样才是长进。......

  • 但开风气不为师。

    只愿开一代之风气, 哪里是好为人师呢?......

  • 读书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又不可助长。

    读书要结合自己加以体验, 不可仅仅作为文章看, 也不能揠苗助长, 急于求成。......

  • 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教师从事教育, 不计较所得轻重、 地位尊卑、 生活贫富, 而只争取学生能够接受道理。......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的。 老师呢, 是传授思想、 讲授学业、 解释疑惑的人。......

  • 淡然虚而一, 志虑则不分。 眼见口即诵, 耳识潜自闻。 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一遍胜十遍, 不今人艰辛

    读书安神静气、 虚心专一, 思考问题就不会分神。 眼睛看到即在口中诵读,耳闻自己的诵读声即潜心思考辨识。......

  • 俞扁之门, 不拒病夫; 绳墨之侧, 不拒枉材; 师儒之席, 不拒曲士,理固然也。

    良医俞跗、 扁鹊的门前, 不会拒绝病人; 木匠画直线用的墨线旁边, 不会拒绝弯曲的木材; 老师与儒士的席位上,......

  •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 此是出书法。 盖不能入

    读书应当懂得出得来、进得去的方法。 开始时应当探求如何进入书本的方法, 末了时应当探求如何跳出书本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