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读书之法,须是平平淡淡去看,子(仔)细玩味,不可草草。所谓优而柔之,厌而饫之, 自然有涣然冰释, 怡然理

    读书的方法,应当平心静气去看,认真仔细地体量而读, 不可马虎草率。做到神情从容,胸怀宽广,适量而读, 自足不......

  • 仆之所拒, 拒为师弟子名, 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 讲古、 穷文辞, 有来问我者, 吾岂尝瞋(chen嗔)

    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学生的名义,不敢接受学生的尊师礼节。如果谈论思想, 讲习古文, 探究文辞, 凡是来请教我的......

  • 学者读书, 先于易晓处沉涵熟复, 切己致思, 则他难晓者涣然冰释矣。 若先看难晓处, 终不能达。

    学者读书, 首先在容易懂的地方深入反复地理解、 体会, 联系自身细细思考, 那么一些疑难问题就会完全消除。 ......

  • 经师易求, 人师难得。

    解说经典的老师容易找到, 教导如何做人的老师很难求得。......

  • 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

    古代的圣贤之所以教育人们从事学业的本意,无非是使人讲明白经义道理,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然后推广到别人身上,......

  • 书亦政(正)不必遽尔多读,读书最以精熟为贵。

    读书不应贪图速度快和数量多。 读书以做到精通纯熟为最可贵。......

  • 学者不求师,与求而不能虚心,不能退听,此固学者之罪;学者知求师矣, 能退听矣, 所以导之者乃非其道,

    求学的人不去求教老师, 以及求教老师但不能虚心, 不能谦逊地听取老师的教导, 这本来就是求学之人的过错。 ......

  •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ren忍)时。

    努力学习如同努力耕作,是勤劳还是懒惰,你自己最明白。只要书读得多, 一定会有丰富的收获。......

  • 学校之中, 惟以成德为事, 而才能之异, 或有长于礼乐, 长于政教, 长于水土播植者, 则就其成德, 而因

    学校里面, 要把成就学生的德行作为大事。 学生的才能各不相同, 有的擅长于礼乐, 有的擅长于政教, 有的擅长......

  • 开卷有益。

    只要打开书本阅读, 就有收益。......

  • 读书, 须看古人立意, 所发明者何事, 不可只于言上理会。

    读书, 应当弄明白古人的旨意所在, 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不可只在言词表面上理解领会。......

  • 从游之士, 迭诵所习以质其疑, 意有未喻, 则委曲告之而未尝倦; 问有未切, 则反复诫之而未尝隐。 务学笃

    跟随老师学习的学生, 轮流诵读学习的知识并提出其中的疑难问题, 意思上有不明白的, 老师就反复详细地告诉他......

  • 大凡读书,不能无疑。读书而无所疑,是盖于心无所得故也。

    一般说来, 读书不会没有疑问。 读书如果没有疑问, 是由于思想上无所收获的缘故。......

  • 讲学但要自心信得过,勇往直前行去,不要在人面前讨好,亦不可怕人议论。

    讲学只要求充满自信心, 勇敢地往前进行, 不要在别人面前讨好, 也不要怕别人议论。......

  • 天地生人,无不与之以善;圣贤教人,只是与人为善。

    天地让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 无不赋予人以善良之心; 圣贤之师教导人, 只是要人行善良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