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2018-09-25 可可诗词网-杜甫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首写诗人踏着春光,乘 着微风,独步塔前江东,观赏一簇无主桃花,有深红的,有浅红的, 与诗人相看对问,清静闲适,境界深远。诗的中心是在一簇“无主” 桃花,无主而开,斗美争妍,不在炫耀于人,全是出自本性;不为环 境所移,即使处身僻静之地,依然以美照人。这既是自然现象,而 又不乏人生哲理,即无名无势隐处的人,也不比名高势大的风格低 下,不乏“穷则独善其身”之意。早年壮志凌云的杜甫,饱经风霜, 去官野居后依然爱国忧民,与“无主”之花两相映衬,不乏诗人自豪 之感。同是写花,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 jiānɡ pàn dú bù xún huā qī jué jù · qí wǔ 》 
    《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七 绝  句 · 其 五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huánɡ shī tǎ qián jiānɡ shuǐ dōnɡ , chūn ɡuānɡ lǎn kùn yǐ wēi fēnɡ 。 
    黄    师  塔 前   江    水   东   , 春   光    懒  困  倚 微  风   。 
    táo huā yí cù kāi wú zhǔ , kě ài shēn hónɡ ài qiǎn hónɡ 。 
    桃  花  一 簇 开  无 主  , 可 爱 深   红   爱 浅   红   。 
     
  •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五》
    .[唐].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逐句翻译】
     
    黄师塔前江水东,耸立的黄师塔前江水流向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春光融暖身体困倦倚着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一丛鲜艳的桃花寂寞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你可是爱他的深红还是浅红?
  • (1)黄师塔:和尚葬处,这位僧人俗姓黄,葬于塔中,故称“黄师塔”。
     
    (2)“春光”句:作者将“春光”拟人化,说其懒困了,斜倚微风,稍事休息。春光、微 风俱非实物,不可能“倚”,却偏说“倚”,这是诗人词意表达微妙之处。
     
    (3)一簇:一丛。
     
    (4)“可爱”句:这丛桃花鲜艳可爱,你是爱深红的还是浅红的呢?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然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目击烂熳春花,争艳斗奇,快何如之?然好景不常,凋谢有期,生命有限,时不我待,须臾垂暮,形同落英。复忆往昔,每每颠沛流离,饥寒交浸,出入于战乱之中,挣扎于死亡线上。劫后余生,自怜命薄!独步沉吟,愁肠郁结,情何以堪?然在群芳竞妍之际,尚可舒展愁眉。此诗虽云寻花,实乃遣愁散闷,故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侧重表现的乃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杜甫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呈垂直线,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呈水平线,横卧在大地上,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老学庵笔记》云: “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呼僧为师,含尊重之意;葬僧塔底,足见尊之又尊。至此塔前,则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美学上的所谓崇高感吧。但僧亡塔在,却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这样,就使塔前风光顿生寂寞了。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故必须把着重点转移到写春上来。风和日丽,春光醉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用寄雅怀。诗人着一“倚”字,就把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如果说,诗人寻春,是从总体上泛写春光的话,那么,在泛写之后,就必须转入集中描写。泛写的是面,集中写的是点。因而下两句就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殁,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既强调了审美主体(杜甫)的愉悦感,又强调了审美客体(桃花) 的美及其美的品类 (深红、浅红),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的效应。杨伦评道: “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杜诗镜铨》卷八),可谓得其三昧。明王嗣奭云: “其五: ‘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杜臆》卷之四)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显示出爱花、赏花时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写,出现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这种喜悦之情,并未戛然作结,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后延伸;以致在下一首,达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它,则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情感过渡,而显得美中不足。因此,我们在欣赏此诗时,必须和前后几首联系起来,才可获得一个完美的印象。
     
  • 肃宗上元二年(761) ,杜甫卜居成都草堂后,曾于春日在草堂附近的 锦江边漫游,写了一组题作《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的诗。上面这首是其中 的第五首,是一首即景。即兴之作。
     
    首句点明“江畔独步”所到之地为锦江之东、师塔之前。对这句诗,陆 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记云: “余在成都,偶以事至犀浦(即杜甫草堂所在 之县,故城在今四川郫县东) ,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 答曰: ‘师塔也。’盖谓僧所葬之塔。于是乃悟杜诗 ‘黄师塔前江水东’之句。” 联系这段记述,可以想见: 这座黄师塔的周围必有林木,而诗人则漫步行吟 于清江与茂林之间,正是引人入胜的“寻花”处所,也是诗篇所展示的这幅 春游图的背景。
     
    次句“春光懒困倚微风”,刻画“江畔独步”时的季节、天气。对这一 句,如果从字面试加推敲,春光既无形迹,更无感知,何来“懒困”?懒困, 应是人在春光下的感觉。这里,诗人却融我入物,移情于景,化自我的感觉 为景色的感觉,把春光写得不仅懒困,且因懒困而思有所倚靠,而其倚靠的 竟是本来也无形无迹的微风。其设想和造语似乎悖于事理,但却摄取了春光 的神理与情态。这正是“无理而妙” (贺裳《皱水轩词筌》中语) 的取神之 笔,而有了这一句承上启下,就使上句所写的那一师塔前、江水东的环境荡 漾着春机、生意,也为后一句所将着重描画的那一簇桃花起了烘染气氛的作 用。
     
    三、四两句写“寻花”而终于见花。上句“桃花一簇开无主”是对所见 之花的全面描述。短短七个字,含有四层意思: 一是点明花的品类为色态娇 艳、最足以表现春光的桃花; 二是交代花的数量,既非单树,也不成林,而 是一簇;三是显示花的状态,既非含苞待放,也未零落凋谢,而是正在盛开; 四是说明花不是开在人家的园内或院内,而是任人尽情观赏的野生无主之花。 这样,只一句诗就把花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写到了; 下句就集中笔墨,专写花 的颜色。“可爱深红爱浅红”是一句问话,正如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 所解说: “言桃花无主,可是爱深红乎,抑爱浅红乎?有令人应接不暇之 意。”杨伦《杜诗镜铨》则称这句诗“叠用 ‘爱’ 字,有致”。句中的后一 个“爱”字,一本作“映”,或作“与”,那就把原是富有情致的自我诘问 之句变成了平实无味的客观表述之词,从而使诗句大为减色,实不可取。这 里,只有用一句问话,才能充分表现桃花的颜色之美与诗人的爱赏之深。诗 人独步江畔,寻到桃花,远望灿若红霞,近前细赏,则见花色或深或浅,色 调各殊,不禁为之心醉意迷,目不暇给,连自己也不知道所更爱的是深红之 花还是浅红之朵。诗句以问语出之,正传神地道出了诗人当时留连花前的情 状。而且,就全诗而言,以这样一句问语作结,也使诗篇摇曳生姿,篇终有 余音不尽之妙。
     
  • 这是一首写诗人爱花、赏花的诗,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首句说,黄师 塔高高矗立,江水从塔前滚滚东流。此一静一动之景物,组成画面,尤为壮美。次句 言春光融融,暖气醺醺,令人肢软体困,只好倚着微风,来寄托优雅的情怀。一个“倚” 字,着落于“微风”,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了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 界,尤为奇妙。后二句说,忽见一簇桃花,盛开无主,其深红、浅红相间,你究竟喜爱哪 一种呢? 明王嗣奭云:“其五,‘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 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 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杜臆》卷之四)吾以为 暖融融的春气,使人困懒迷离,步履蹒跚前行,用“倚微风”三字是恰情而真实的。这 “开无主”虽给人寂寞之感,但叠用两个“爱”字,极有情致,无疑表达了赏花、爱花的 喜悦之情。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