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2023-09-01 可可诗词网-杜甫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时所作。抒写作者国破家亡、身世飘零、报国无门的感慨。

      作为一首忧国思家的诗,抒发了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感慨。此诗作于上 元二年(761),诗人寓居成都,叛乱未息,又加吐蕃入侵,出郊野远望,思亲忧国,感迟暮 多病,没有“涓埃”报答朝廷,而作此诗。首联写野望之景。首联对仗,先写“西山”积雪 之远景,后写“南浦”锦江之近景,意境开阔,笔力雄健。中间二联,由写景触发联想:由 战乱频仍想到与“诸弟”的悬隔分离,不知生死;想到自己“一身遥”,如在天涯,只有“涕 泪”纵横;叹息将此残年晚景,交给多病之身;惭愧没有“涓埃”之功,来报效朝廷! 此二 联感时事,思骨肉,愧自身,其痛苦辛酸,乃真情之流露,尤为深沉! 结联点题“野望”, 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极目野望,怎禁受得住人间世事的日益冷寂衰微! 两年后, 即广德元年(763),三城为吐蕃攻占,百姓遭殃,可见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此诗严守 格律,且首联对仗,能将忧国、思亲和自身的感愧融合在一起,写得情深意浓,深沉悲壮, 真实感人,亦是沉郁之作。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 《 yě wànɡ 》 
    《 野 望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xī shān bái xuě sān chénɡ shù , nán pǔ qīnɡ jiānɡ wàn lǐ qiáo 。 
    西 山   白  雪  三  城    戍  , 南  浦 清   江    万  里 桥   。 
    hǎi nèi fēnɡ chén zhū dì ɡé , tiān yá tì lèi yì shēn yáo 。 
    海  内  风   尘   诸  弟 隔 , 天   涯 涕 泪  一 身   遥  。 
    wéi jiānɡ chí mù ɡònɡ duō bìnɡ , wèi yǒu juān āi dá shènɡ cháo 。 
    惟  将    迟  暮 供   多  病   , 未  有  涓   埃 答 圣    朝   。 
    kuà mǎ chū jiāo shí jí mù , bù kān rén shì rì xiāo tiáo 。 
    跨  马 出  郊   时  极 目 , 不 堪  人  事  日 萧   条   。 
     
  •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西山白雪皑皑重兵三城戍守,
    南浦水汇入锦江流经万里桥。
    因海内战争不息兄弟被悬隔,
    我流落天涯潸然泪下身心遥。
    只有将暮年付托给多病之体,
    未有微小的功劳来报答圣朝。
    我骑马来到郊外时放眼远眺,
    受不了人世间之事日渐萧条。
  • ①野望:在野外远望。
     
    ②西山:位于成都之西,又名雪岭。三城:指成都西 边的松、维、保三州。为防吐蕃侵入,是驻军重镇。
     
    ③“南浦”句:南浦,城南的百花潭, 即浣花溪;清江,指锦江;万里桥,横跨城南锦江两岸,诸葛武侯送费祎访吴,至此桥,祎 言“万里之行,始于此桥”,故名。
     
    ④风尘:喻战乱。《后汉书·班彪列传》附班固:“设后 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诸弟:指颖、观、丰、占四弟,只杜占随 甫入蜀。
     
    ⑤迟暮:暮年,晚年。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杜甫已 五十岁,故云。
     
    ⑥涓埃:滴水与清尘。喻微小之贡献。《周书·萧㧑传》:“臣披款归朝, 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
     
    ⑦人事:人世间诸事。萧条:寂寥,冷落;凋零。汉班 固《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 (761 ),当时吐蕃在四川边境作乱,并侵扰中原,曾一度攻陷松、维、保三城和京都长安。杜甫身居草堂,野望生感,一片忧家忧国之情奔泻而出。
     
          首联: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先写远望,只见岷山峰岭,皑皑白雪; 岷山山麓的松 (潘)、维 (理县)、保 (理县新保关西北) 三城驻满了军队,以防范吐蕃的侵扰。再写近看,只见百花潭水,锦江东流,万里桥横。在自然之景的描绘中透露出严峻的政治形势。
     
          颔联: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从上联的 “野望” 而生感慨。首先想到散落在豫、鲁一带的诸弟,现在战乱又起,他们安在?再从诸弟过渡到近羁天涯的孤客 (自己),只有为诸弟的安全遥致一哭,涕泪满身了!
     
        颈联: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现在,我只有将迟暮之年交给多病之躯,在这国难多事之秋,不能为国家贡献微薄之力。可见诗人忠君爱国之心是何等强烈!
     
            尾联: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诗人以 “郊” 点出 “野”,以 “极目” 点出 “望”,扣紧题目; 再以 “人事日萧条” 照应中间两联因战乱而引出的感伤,把战乱的萧条苦难尽收笔底,极具深沉厚重之感。
     
        此诗由景入题,感叹时事,忧弟、忧己、忧心、忧世,层层深化,充满了年老多病,不能报国的忧时忧国的情感,令人感伤!
  •  
       此诗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时在成都。
      
        首联对仗工稳。西山在成都之西,因常年积雪,又称雪岭,杜甫另有 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绝句四首》),彼处的“西岭”也就是这里的西山。 三城,指松、维、堡三城,为唐代备御吐蕃所修的军城。这一句是写从城郊 西望所见的远景,下句则写近景。城南有清水河流过,有江有浦,并能看 见中和门外的万里桥。这两句诗实写远近之景,又另有他意:前者见西山 白雪而思三城戍(唐备吐蕃,于松、维、保三城设戍),是在忧思国家之难; 后者所见有万里桥,睹桥思人,原来已经离家万里,这是在感叹个人情怀。 一联之中,家国兼顾,气氛沉郁,句意皆工。清杨伦《杜诗镜诠》曰:“思家 忧国,首二并提,起势最健。”杜诗于此,确有凌云健笔之力。
     
          颔联与颈联沿着上句思家之情而发。海内处处风尘,自己和诸弟相 隔天涯,一身遥遥,来到这辽远的西南,满面涕泪。年已迟暮,无丝毫之力 以报效国家,只能供众多疾病来折腾自己。杜甫在长安时就曾患过肺病, 到成都后又患头风,诸病缠身,而是让他倍受折磨且不能忍受的是报国无 门。这种种不甘与无奈,便化作了“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涘答圣朝”一 联诗,语意极为沉痛。然而气象却并不衰飒,自有一种大方浑融的气质透 于纸外,可称高浑之笔。后来顾况《湖南客中春望》诗:“风尘海内怜双鬓, 涕泪天涯惨一身。”就全袭杜句而得之。
     
         尾联总收,跨马出郊踏青,极目远眺,不堪人事日渐萧条。触目感伤, 言虽简而意甚通秀。
     
          此时严武尚未镇蜀,杜甫在成都境遇不偶,充满着飘零之感,满腔沉 郁悲愤,化作《野望》一诗。虽在颠沛流离之际,诗人依然不忘国家危难, 将国家与个人身世糅合起来,涕泪时下,所感超越个人情怀之外。有用之 身不能为国所用,只能“供多病”,语意更是沉痛。整首诗具有沉郁顿挫之 致。方回评此诗曰:“此格律高耸,意气悲壮,唐人无能及之者。”(《瀛奎律 髓》)是为确论。
     
  •     首二句是野望所见,诗人由三城戍想到战乱,由万里桥想到亲人离散。颔联作者转入抒情,写自己兄弟失散,天各一方,自身远离家乡,因思念亲人而泪流不止。颈联是对自己境遇的感叹,悲伤自己年老多病,为自己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而悲哀、遗憾。尾联点出野望题旨,照应首联,总写出自己忧国、怀人、伤己的凄凉心情。
     
         这首诗由情及景,采用由分到总的顺序,叙写自己复杂的内心感情,感慨深沉而层次分明。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