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二首·其一

2023-10-04 可可诗词网-杜牧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赠别》为诗人即将离开扬州时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所写的 组诗。诗一共有两首,此为其一,意在赞美歌妓的美丽,从而引起惜别 之情。
 
    首句用“娉娉袅袅”来形容这位女子的身姿轻盈婀娜之态。“十三余” 则指女子的芳龄。既赞歌妓之美,却不从相貌容颜入手,而抓住她的身材 与年龄着眼。身姿是风流袅娜的,年龄是含胎待放的,由此,美人的形象 呼之欲出。
 
     二句“豆蔻梢头二月初”,以花喻美人,本来易落入俗套,但诗人此处 却新意迭出,以二月之初的豆蔻花来比喻青春待放的少女,非常贴切形 象。豆蔻,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多产于南方。南方人摘其含苞 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言尚小,如妊身也,故常用来比作处女。诗人 相好的这位歌妓,其举手投足, 一颦一笑,不正神似那二月初含 苞待放、摇曳枝头的豆蔻花吗?
 
   三、四句则以烘托对比的手 法来进一步赞美歌妓的美丽绝 伦。作为唐代“天下乐园”的扬 州,该是如何繁花似锦、车水马 龙啊! 俗言“腰缠十万贯,骑鹤 下扬州”,可以想见,春风十里的 扬州大街上,高楼鳞次栉比,商 贾如云,游人如织。在那一幢幢 歌台舞榭里,那一卷卷锦绣珠帘 之下,又该隐藏着多少位倾国倾城的佳人?正当我们为扬州的繁华赞不 绝口时,“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句一下将我们从遥远的遐想中拉回到现实。 当春风和畅之时,珠帘卷处,遍视帘内佳人,尽行数里之遥,总不如所别者 之娉婷窈窕也。正所谓众星拱月,原来,作者是以扬州佳人之群星闪耀, 来烘托自己相好的这位歌妓啊!
 
    《唐诗镜》卷五十云:“杜牧七言绝句,婉转多,情韵亦不乏,自刘梦得 以后一人。”由此诗观之,真可谓风华流美,情韵婉转,是为确论。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 zènɡ bié èr shǒu · qí yī 》 
    《 赠   别  二 首   · 其 一 》 
    .[ tánɡ ]. dù mù.
    .[ 唐   ]. 杜 牧.
    pīnɡ pīnɡ niǎo niǎo shí sān yú , dòu kòu shāo tóu èr yuè chū 。 
    娉   娉   袅   袅   十  三  余 , 豆  蔻  梢   头  二 月  初  。 
    chūn fēnɡ shí lǐ yánɡ zhōu lù , juǎn shànɡ zhū lián zǒnɡ bù rú 。 
    春   风   十  里 扬   州   路 , 卷   上    珠  帘   总   不 如 。 
  • 《贈別二首·其壹》
    .[唐].杜牧.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十三岁有余的姑娘是那般娉婷袅娜,犹如早春二月含苞欲吐的豆蔻花。
    声色摇荡的扬州城,到处是佳丽粉黛,掀起竹帘,便可见美艳的女子总是不如她。
  • ①此诗为大和九年(835),诗人离扬州赴长安,与歌妓分别时所作。
     
    ②娉娉、袅袅(niao鸟): 皆柔美貌。十三余:十三四岁。豆蔻:红豆蔻,花淡红,鲜妍如桃杏花色,至初夏开花,二月初尚未开,故比喻处女,后称十三四女子为豆蔻年华。
  •      此诗是以赞颂歌妓的美丽来表达“惜别”之深情。将花比女子的妙龄貌美。“豆蔻梢头”照应“娉娉袅袅”,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一个如花似玉的歌女形象跃然纸上。“卷上珠帘总不如”句,妙笔生辉,有众星拱月之效果。“总”字具有十分肯定的意味,以“强此弱彼”的手法,更显出诗人对情人的痴迷。后两句含有相当执着的感情和浓厚的眷恋。赞美人却没有“美”字、“花”字,“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使这首诗不落窠臼。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二月,杜牧由淮南节度府掌书记转监察御史,离开扬州,奔赴长安。这两首诗是留赠扬州某歌女的,诗人时年三十三岁。至于歌女为谁,已不得而知。
     
         第一首重在赞美,写得极为流畅坦荡。
     
          歌女之美,可写者多。诗人避开服饰、容貌等常见的描写,而突出这位歌女的风姿:娉娉袅袅,显得那么轻盈、婀娜,仿佛她正在诗人面前扭转身段,甚或款款而来。之所以如此动人,原来这位歌女正处在“十三余”之妙龄。因此,其风姿流露着天真、活泼,非徐娘可比。面对如此歌女,诗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早春二月初露枝头的豆蔻花,此花春末开放,色淡红,极鲜艳,二月初正是含苞欲放之时,两相比照,歌女之神采更为飞扬。
     
        描写了风姿神采,这位歌女的可爱已令人神往。诗人情犹未已,随即发出由衷的赞叹:在骀荡的春风中,在繁华的十里长街上,即使将所有的珠帘卷起,让所有美人露面,也没有一个比得上她的。《唐阙史》曾写到扬州“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诗人描写“珠帘”,为的是突出女子之美;极写“十里”,为的是突出女子之多;点明“春风”,上扣“二月初”,为的是突出美女展露风情之美好时令。如此层层铺展,最后以“总不如”三字收结,诗人对这位歌女的赞叹,已无以复加;诗人对这位歌女的钟爱,也表白无遗。
     
     
         于邺《扬州记梦》载: “牧少隽,性疏野放荡,虽为检刻,而不能自禁。”从这两首诗作来看,当属不虚。这两首诗寓真情于形象之中,既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在表达真情上是一致的:不流于轻薄,显得倩丽而高雅。在表现手法上又是有别的:第一首暗中作比,极力夸张,既有实写,又有虚拟,其烘托比照,使形象异常鲜明;第二首议论陡起,移情于境,既诉诸言内,又诉诸言外,充分调动了语言的抒情性、启发性和暗示性,给人以无穷的联想。诗人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这就是诗情美和意境美的创造。诗人注意到总体风格,这就是情韵缠绵、豪宕艳丽的特点。在林林总总的惜别遗赠之作中,此诗可谓别具一格。
     
            钟嵘称张茂先惜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喻凫尝谒杜紫微,不遇,乃曰:“我诗无绮罗铅粉,宜不售也。”……子美“并蒂芙蓉木自双”,“水荇牵风翠带长”,退之“金钗半醉坐添香”,牧之“春风十里扬州路”,谁谓不可入黄钟官耶?
     
          (黄彻《巩溪诗话》卷三)
  •  
         杜牧曾做 《遣怀》诗曰: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上述 《赠别二首》 ,大概便是他十年诗酒佳人生活中的一支精彩插曲吧! 如果说,《遣怀》是总结,是诗人追怀往昔,对如梦前尘不堪回首的深沉感慨,那么,《赠别二首》 便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具例,它以生动形象的笔墨,向人们展示了诗人复杂而又矛盾的精神世界的一个侧面。虽然所赠对象已难以查考,但从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当是杜牧一生许多艳遇中用情较深的一位风尘女子。诗写得很有感情。
     
         《赠别》 首先从对所爱形象的赞美写起,突出少女的纯净美好,显示了所爱与一般青楼女子的天壤之别。“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美妙轻盈; “十三余”,点明女子正当妙年。“豆蔻梢头二月初”,紧扣首句,互为映衬,通过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强调女子的可爱。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南方人取其花未大开者,名含胎花。诗人以二月初豆蔻临梢、含苞欲放的美妙景物为喻,展示女子的天生丽质和独特风韵,不仅使 “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形容、说明化成具体、形象、而且使一位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试想,当乍暖还寒时节,微风徐来,花枝轻颤,这是怎样让人神往的情境,怎样的“娉娉袅袅”呵! 真是占尽了人间的风情!它使人不禁联想起徐志摩的名句: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比喻新颖别致,贴切生动,可谓传神之笔。
     
        面对如花美眷,诗人怜爱之情无法自抑,赞美之情犹觉未尽,于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的深情叹赏便自然流出。
     
       唐代的扬州,中外商贾云集,水陆交通便利,是当时天下首屈一指的商业城市。歌楼连栉,美女如云,正所谓 “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诗人以春天的扬州,以生活在这里的所有贵族女子与青楼女子作为衬托,有力地表现了所爱的不同凡响,艳冠群芳,这正是宋玉赞美 “东邻之女”的笔法。
     
     
           杜牧一生风流而多情。他深于情、重于情,但又往往不愿羁于情、累于情; 加上长期为人幕僚,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不仅无法实现自己登车揽辔、澄清天下的远大志向,而且往往连自己消愁破闷的酒、色也无法维持和保护,所以 “多情”往往便成为 “无情”,这其中固然有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但也不可避免地含有诗人的个性因素。纵然如此,我们也不能简单地以风流成性、朝三暮四来评价诗人。如果说他的一生是游戏的一生,那么,他做的每一个游戏都比别人来得真诚、来得认真、来得负责。他的确有放浪的一面,但也更有执著的一面。这二首《赠别》便是例证,其中所流露的关怀、体贴、怜香惜玉、依依惜别之情,即使今天,仍有憾动人心的力量。
     
     
  •         文学艺术也贵创新。读罢《赠别》,你不得不由衷称道他乃咏诗之“天赋”。
     
            诗人因扬州幕僚生活失意,将别扬州,赠诗相好歌妓,以达情谊,这首与同题另首,均情深意挚。之一重在颂美,之二偏于惜别。
     
           首句中 “娉娉袅袅” 状摹其身段婀娜多姿,“十三余” 称其妙龄。七字之中又无指代,也无名词,却给人以完整具体、生动靓丽的印象,婀娜多姿的靓女仿佛眼前。其引人魅力不亚于曹植 《洛神赋》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那般描绘。全诗仅此一句直接绘写,何况还避实就虚,简直是入妙空灵。
     
         次句写 “豆蔻”,将花喻女。南方人采摘含苞欲放者,美名 “含胎花”,借喻处女。诗人以 “二月初” 之豆蔻来比喻妙龄 “十三余” 的小歌女,既形象姣美又贴切恰当。以花锁 “梢头” 随风颤袅者,尤为可怜。故 “豆蔻梢头” 呼应首句 “娉娉袅袅”。这里人如花靓,花因人丽,赞诗人独特创新,毫不为过。
     
     
       第三句 “春风十里扬州路”,意兴淋漓,极力渲染豪华大都市的堂皇气派,让人顿有身处十里长街喧嚣热闹的场景之感。扬州城歌榭舞楼林立,佳人美女如云,有多少珠帘卷起,帘内又有多少红衫绿袖的佳人,如此众多者却 “卷上珠帘总不如”! 谁不如?不如谁?诗意含而不露,然而读者却已心领神会了。此处“卷上珠帘”,用贬低扬州倾城美女来突显 “十三余” “豆蔻” 之靓丽,如众星拱月一般。
     
          全首二十八字,由情人写到花,由花写到春城闹市,又由闹市写到佳人,又以佳人环拱情人。笔墨挥斥,妙手丹青,精妙轻爽。告别情人不著一个“您” (君或卿) 字,称道情人不使一个 “女” 字,乃至不言一个 “花” 字、“美” 字,正显诗人独到创新,“尽得风流” 也。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