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碑

2022-11-20 可可诗词网-李商隐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唐自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削弱,藩政纷纷割据。元和十二年(817),唐宪宗命宰相裴都督战淮西,韩愈亦随度出征。平定淮西时,裴度手下的唐随邓节度使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吴元济,功劳突出。还朝后,韩愈奉旨撰《平淮西碑》,因多叙裴度的事迹,对李愬的战功讲得较少,引起李愬的不满,李的武士石孝忠因此推倒韩碑,李的妻子到内廷告状,于是诏命磨去韩愈文,由翰林学士段文昌重作。本诗叙述了韩愈撰《平淮西碑》的始末,为韩愈的遭遇深感不平,竭力推崇韩碑文的典雅及价值。

     全诗共52句,分为四段。
 
1-22句 ( “元和”至“为辞”) 为第一段,叙撰碑的起因: 元和天子神气威武的姿态,那是什么人啊?轩辕与伏羲; 发誓要洗雪历代圣上的耻辱,稳坐正殿接受四夷的朝拜; 淮西有贼割据五十余年,大狼生貙貙又生罴; 牢牢占领淮西地,长戈利矛军力强盛; 皇帝得到圣明的宰相这个宰相名叫度,遭贼刀劈大难不死如有神助; 以宰相身份统帅讨淮大军,战旗飘飘、杀气腾腾要出征;李愬、韩公武、李道古、李文通是干将,礼部员外郎带笔相随; 行军司马韩愈智勇双全,十四万大军如虎似貔; 攻陷蔡州抓获逆贼献皇上,功高无比嘉奖无限; 皇上说裴度你的功劳第一,你的部属韩愈应当为你撰碑立传。这一部分扼要概述淮西被割据五十余年,今朝裴度率军讨平的情形,重点描述裴度功勋卓著。
 
23-36句 (“愈拜” 至“以螭”) 为第二段,写韩愈奉旨庄重撰碑: 韩愈深拜领旨手舞足蹈,连称碑铭颂辞臣能作; 此类文章历来称为大手笔,并不非要翰林撰; 当仁不让古如此,言罢皇上连连点头表同意;先生退朝斋戒坐定小阁,泼墨挥洒酣畅淋漓;模仿《尧典》 《舜典》笔法,借鉴《清庙》 《生民》诗意;别具一格文章成,清晨拜一拜铺开在红色的台阶; (碑成)表白说: 臣韩愈冒死献上咏神圣功德的石碑; 碑高三尺字大如斗,碑底雕灵龟碑面刻蟠龙。这部分是韩愈受诏撰文及进呈石碑的情形。
 
37-44句 (“句奇”至“其辞”) 为第三段,写韩碑被毁,但难掩其美: 句子奇丽语气庄重意义明,却有人向天子进谗言说韩愈有私心; 百尺长绳拽倒碑,粗沙大石磨去碑文; 先生文采如元气,早已深深入人心; 汤盘孔鼎虽不存,上面的铭文传至今。碑刻虽遭谗言而毁,但抹煞不掉碑文自身的美学价值。诗人给予韩碑高度评价。
 
45-52句 (“呜呼”至“堂基”)为第四段,极力称赞韩碑的文采和价值:呜呼圣明的君主圣明的丞相,你们的显耀闪光辉; 如果先生《平淮西碑》这样的文章都不流传后世,还拿什么去追攀三皇和五帝?我愿意抄万本诵万遍,直到口翻白沫右手长茧; 将它传递七十二代,把它作为封禅的玉检明堂的基石。诗人用自己的愿望再次映衬了韩愈碑文的雄伟。
 
本诗叙议结合,剪裁得当,写法上模仿韩碑的风格,舒展典雅,庄重古朴。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韩碑》
    .[唐].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①,彼何人哉轩与羲②。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③。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④。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⑤。
     
    帝得圣相相日度⑥,贼斫不死神扶持⑦。
     
    腰悬相印作都统⑧,阴风惨澹天王旗⑨。
     
    愬武古通作牙爪⑩,仪曹外郎载笔随(11)。
     
    行军司马智且勇(12),十四万众犹虎貔(13)。
     
    入蔡缚贼献太庙(14),功无与让恩不訾(15)。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16)。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17)。
     
    古者世称大手笔(18),此事不系于职司(19)。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20)。
     
    点窜尧典舜典字(21),涂改清庙生民诗(22)。
     
    文成破体书在纸(23),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24)。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25)。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26)。
     
    公之斯文若元气(27),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28),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皇及圣相(29),相与烜赫流淳熙(30)。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31)?
     
    愿书万本诵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32)。
     
    传之七十有三代(33),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34)。
     

  • 《 hán bēi 》 
    《 韩  碑  》 
    .[ tánɡ ]. lǐ shānɡ yǐn 
    .[ 唐   ]. 李 商    隐  
    yuán hé tiān zǐ shén wǔ zī , bǐ hé rén zāi xuān yǔ xī 。 
    元   和 天   子 神   武 姿 , 彼 何 人  哉  轩   与 羲 。 
    shì jiānɡ shànɡ xuě liè shènɡ chǐ , zuò fǎ ɡōnɡ zhōnɡ cháo sì yí 。 
    誓  将    上    雪  列  圣    耻  , 坐  法 宫   中    朝   四 夷 。 
    huái xī yǒu zéi wǔ shí zǎi , fēnɡ lánɡ shēnɡ chū chū shēnɡ pí 。 
    淮   西 有  贼  五 十  载  , 封   狼   生    貙  貙  生    罴 。 
    bú jù shān hé jù pínɡ dì , chánɡ ɡē lì máo rì kě huī 。 
    不 据 山   河 据 平   地 , 长    戈 利 矛  日 可 麾  。 
    dì dé shènɡ xiānɡ xiānɡ yuē dù , zéi zhuó bù sǐ shén fú chí 。 
    帝 得 圣    相    相    曰  度 , 贼  斫   不 死 神   扶 持  。 
    yāo xuán xiānɡ yìn zuò dōu tǒnɡ , yīn fēnɡ cǎn dàn tiān wánɡ qí 。 
    腰  悬   相    印  作  都  统   , 阴  风   惨  澹  天   王   旗 。 
    sù wǔ ɡǔ tōnɡ zuò yá zhǎo , yí cáo wài lánɡ zǎi bǐ suí 。 
    愬 武 古 通   作  牙 爪   , 仪 曹  外  郎   载  笔 随  。 
    xínɡ jūn sī mǎ zhì qiě yǒnɡ , shí sì wàn zhònɡ yóu hǔ pí 。 
    行   军  司 马 智  且  勇   , 十  四 万  众    犹  虎 貔 。 
    rù cài fù zéi xiàn tài miào , ɡōnɡ wú yǔ rànɡ ēn bù zī 。 
    入 蔡  缚 贼  献   太  庙   , 功   无 与 让   恩 不 訾 。 
    dì yuē rǔ dù ɡōnɡ dì yī , rǔ cónɡ shì yù yí wéi cí 。 
    帝 曰  汝 度 功   第 一 , 汝 从   事  愈 宜 为  辞 。 
    yù bài qí shǒu dǎo qiě wǔ , jīn shí kè huà chén nénɡ wéi 。 
    愈 拜  稽 首   蹈  且  舞 , 金  石  刻 画  臣   能   为  。 
    ɡǔ zhě shì chēnɡ dà shóu bǐ , cǐ shì bú xì yú zhí sī 。 
    古 者  世  称    大 手   笔 , 此 事  不 系 于 职  司 。 
    dānɡ rén zì ɡǔ yǒu bú rànɡ , yán qì lǚ hàn tiān zǐ yí 。 
    当   仁  自 古 有  不 让   , 言  讫 屡 颔  天   子 颐 。 
    ɡōnɡ tuì zhāi jiè zuò xiǎo ɡé , rú rǎn dà bǐ hé lín lí 。 
    公   退  斋   戒  坐  小   阁 , 濡 染  大 笔 何 淋  漓 。 
    diǎn cuàn yáo diǎn shùn diǎn zì , tú ɡǎi qīnɡ miào shēnɡ mín shī 。 
    点   窜   尧  典   舜   典   字 , 涂 改  清   庙   生    民  诗  。 
    wén chénɡ pò tǐ shū zài zhǐ , qīnɡ chén zài bài pū dān chí 。 
    文  成    破 体 书  在  纸  , 清   晨   再  拜  铺 丹  墀  。 
    biǎo yuē chén yù mèi sǐ shànɡ , yǒnɡ shén shènɡ ɡōnɡ shū zhī bēi 。 
    表   曰  臣   愈 昧  死 上    , 咏   神   圣    功   书  之  碑  。 
    bēi ɡāo sān zhànɡ zì rú dòu , fù yǐ línɡ áo pán yǐ chī 。 
    碑  高  三  丈    字 如 斗  , 负 以 灵   鳌 蟠  以 螭  。 
    jù qí yǔ zhònɡ yù zhě shǎo , chán zhī tiān zǐ yán qí sī 。 
    句 奇 语 重    喻 者  少   , 谗   之  天   子 言  其 私 。 
    chánɡ shénɡ bǎi chǐ zhuài bēi dǎo , cū shā dà shí xiānɡ mó zhì 。 
    长    绳    百  尺  拽    碑  倒  , 粗 砂  大 石  相    磨 治  。 
    ɡōnɡ zhī sī wén ruò yuán qì , xiān shí yǐ rù rén ɡān pí 。 
    公   之  斯 文  若  元   气 , 先   时  已 入 人  肝  脾 。 
    tānɡ pán kǒnɡ dǐnɡ yǒu shù zuò , jīn wú qí qì cún qí cí 。 
    汤   盘  孔   鼎   有  述  作  , 今  无 其 器 存  其 辞 。 
    wū hū shènɡ wánɡ jí shènɡ xiānɡ , xiānɡ yǔ xuǎn hè liú chún xī 。 
    呜 呼 圣    王   及 圣    相    , 相    与 烜   赫 流  淳   熙 。 
    ɡōnɡ zhī sī wén bú shì hòu , hé yǔ sān wǔ xiānɡ pān zhuī 。 
    公   之  斯 文  不 示  后  , 曷 与 三  五 相    攀  追   。 
    yuàn shū wàn běn sònɡ wàn biàn , kóu jiǎo liú mò yòu shǒu zhī 。 
    愿   书  万  本  诵   万  遍   , 口  角   流  沫 右  手   胝  。 
    chuán zhī qī shí yǒu èr dài , yǐ wéi fēnɡ shàn yù jiǎn mínɡ tánɡ jī 。 
    传    之  七 十  有  二 代  , 以 为  封   禅   玉 检   明   堂   基 。 
  •  
    《韓碑》
    .[唐].李商隱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軒與羲。
    誓將上雪列圣恥,坐法宮中朝四夷。
    淮西有賊五十載,封狼生貙貙生羆。
    不據山河據平地,長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賊斫不死神扶持。
    腰懸相印作都統,陰風慘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儀曹外郎載筆隨。
    行軍司馬智且勇,十四萬眾猶虎貔。
    入蔡縛賊獻太廟,功無與讓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從事愈宜為辭。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畫臣能為。
    古者世稱大手筆,此事不系于職司。
    當仁自古有不讓,言訖屢頷天子頤。
    公退齋戒坐小閣,濡染大筆何淋漓。
    點竄堯典舜典字,涂改清廟生民詩。
    文成破體書在紙,清晨再拜鋪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詠神圣功書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負以靈鰲蟠以螭。
    句奇語重喻者少,讒之天子言其私。
    長繩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
    湯盤孔鼎有述作,今無其器存其辭。
    嗚呼圣王及圣相,相與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與三五相攀追。
    愿書萬本誦萬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傳之七十有二代,以為封禪玉檢明堂基。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元和天子神武姿,元和天子宪宗禀赋神武的英姿,
     
    彼何人哉轩与羲。是圣皇哟可比远古的轩辕、伏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他立誓要洗雪前代圣王的耻辱,
     
    坐法宫中朝四夷。端坐皇宫金殿接见朝贡的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盘踞淮西的叛贼已为祸五十载,
     
    封狼生貙貙生罴。相传大狼生貙虎貙虎又生猛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恃强不占领山河却来割据平地;
     
    长戈利矛日可麾。执长戈利矛作乱梦想白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圣皇得到贤相贤相姓裴名叫度,
     
    贼斫不死神扶持。逆贼暗杀他末死似有神灵护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他腰悬宰相印统帅大军上战场,
     
    阴风惨澹天王旗。凄凉寒风中飘扬着天子的大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裴度得力的四大将有愬武古通,
     
    仪曹外郎载笔随。仪曹外郎李宗闵载着笔随军驰。
     
    行军司马智且勇,还有行军司马韩愈有智又有勇,
     
    十四万众犹虎貔。十四万大军个个如猛虎和貅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攻下蔡州擒叛贼元济献俘太庙,
     
    功无与让恩不訾。功劳业积盖世皇上的恩波不赀。
     
    帝曰汝度功第一,天子宣称宰职裴度的功劳第一,
     
    汝从事愈宜为辞。命令从事韩愈撰写淮西碑赞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韩愈在朝堂接受诏命拜舞行礼,
     
    金石刻画臣能为。说颂功纪事的碑文他能够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自古撰述大著作都推崇大手笔,
     
    此事不系于职司。此事本不属于帅府佐吏的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古代论语中有当仁不让的箴言,
     
    言讫屡颔天子颐。韩愈言罢天子频频颔首而解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韩公退朝后斋戒沐浴坐于小阁,
     
    濡染大笔何淋漓。大笔濡染挥洒是多么酣畅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反复推敲尧典舜典的古奥文字,
     
    涂改《生民》《清庙》诗。灵动化用生民清庙的庄严诗思。
     
    文成破体书在纸,破其俗字著成雄文写在楮纸上,
     
    清晨再拜铺丹墀。清晨一拜又拜将其铺展在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上表说臣韩愈冒死呈上请君览,
     
    咏神圣功书之碑。颂扬圣君至高功业镌刻在石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碑高雄伟三丈字字劲挺大如斗,
     
    负以灵鳌蟠以螭。下有巨灵龟驼负上有盘曲龙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文句奇异语意深刻理解的人少,
     
    谗之天子言其私。有人谗之皇上诬其失实又偏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诏令以百尺长绳将韩碑来拽倒,
     
    粗砂大石相磨治。粗砂大石磨光刻痕字字皆消靡。
     
    公之斯文若元气,韩公斯文浩然真气却无法磨灭,
     
    先时已入人肝脾。其精神早已深镂在众人的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①,像汤盘孔鼎的铭文传承又创新,
     
    今无其器存其辞。古器虽荡然无存却永传其文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啊,圣王与贤相的功勋盛大无比,
     
    相与烜赫流淳熙②。声威显耀光照人寰而千秋永垂。
     
    公之斯文不示后,韩公的碑文如果不能昭示百代,
     
    曷与三五相攀追③。宪宗帝业怎能与三皇五帝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我甘愿抄写一万本吟诵一万遍,
     
    口角流沫右手胝④。哪怕我口角流沫右手磨出胼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让它流传七十二代一直到永远,
     
    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⑤。来作封禅的祭天玉检、明堂的万世根

  •       韩碑:指韩愈所撰《平淮西碑》。《旧唐书·韩愈传》: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撰《平淮西碑》。碑辞多叙裴事。时入蔡擒吴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唐安公主也。出入禁中,因数碑不实,诏令磨去愈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撰文勒石。” 李商隐有感于此事而作此诗。

     
    ①元和天子: 指唐宪宗,元和是他的年号。
     
    ②轩与羲: 轩辕黄帝与伏羲。 概指三皇五帝。 ③法宫: 路寝(皇帝治事的地方)正殿。
     
     ④封狼: 大狼。 䝙(chu初): 似狸而大的野兽。罴(ip皮): 人熊。⑤麾: 通 “挥”。
     
    ⑩原注:《晏子春秋》: “仲尼,圣相也。” 
     
    ⑦贼斫不死: 元和十年六月,淄青镇李师道派刺客暗杀了主张平定藩镇的宰相武元衡,当时任御史中丞的裴度头部受伤。三天后,宪宗任裴度为相。
     
    ⑧都统: 总领诸道兵马的统帅。
     
    ⑨天王旗: 皇帝的旗帜。
     
    ⑩武古通: 分指李愬、韩公武、李道古、李文通等各路将领。
     
    ⑩宗,时在裴度幕掌书记,故称“载笔随军行”。
     
    (11)仪曹外郎: 指礼部外郎李宗愬。
     
    (12)司马: 指当时被任为彰义军行军司马的韩愈。
     
    (13)貔(pi皮):貔貅,一种猛兽。
     
    (14)入蔡缚贼: 元和十二年十月,李愬雪夜袭蔡州,擒吴元济。
     
    (15)訾(zi资):量。
     
    (16)从事; 指幕僚。
     
    (17)金石刻画: 在钟鼎碑碣上刻写纪述功德的文字,这里指撰写碑文。
     
    (18)大手笔: 大著作,指有关朝廷大事的文章。
     
    (19)职司: 指专司为朝廷撰写文章的机构与人员,如翰林学士。
     
    (20)濡染: 润湿。
     
    (21)点窜: 改换字句(减去叫点,添上叫窜)。《尧典》《舜典》《尚书》 篇名。
     
    (22)《生民》《清庙》: 《诗经》《大雅》与《颂》篇名。
     
    (25)破体: 破当时为文之体。(24)灵鳌: 海中犬龟。蟠: 盘绕。螭(chi吃):无角龙。
     
    (25)谗之天子:《旧唐书·韩愈传》:“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淮妻(唐安公主女也)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去愈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26)磨治(chi持):磨去文字并加修整。
     
    (27)斯文: 此文,指《平淮西碑》。元气: 大气。
     
    (28)汤盘: 传为商汤沐浴的盘,上刻有铭文。孔鼎: 传为孔子先世正考父的鼎,上亦有铭文。
     
    (29)圣皇: 指宪宗。
     
    (30)流淳熙: 淳正光明的德化流布当时后世。(31)三五: 三皇五帝。(32)胝(zhi支):胼胝,老茧。
     
    (33)七十有三代:《史记·封禅书》: “管仲曰: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加唐宪宗,故说七十三代。
     
    (34)封禅: 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叫“封”;在梁父(泰山下小山) 上辟基祭地,报地之功,叫“禅”。玉检: 封禅所用的文书外面罩的玉石封盖。明堂: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  
         《旧唐书·韩愈传》载: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 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为行军司马,赐给金紫的衣服。淮西和蔡这两个地 方平定之后,十二月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诏令愈撰写《平淮西 碑》碑文,这篇文章中多叙述裴度的事迹,当时最先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功 劳第一,李愬对碑文心怀不平。李愬之妻(宪宗姑母唐安公主之女)出入皇宫中,因向 皇上诉说碑文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皇帝下令磨去韩愈的碑文,让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 撰文并刻石。韩愈的《平淮西碑》,热情颂扬平叛战争,突出了宰相裴度运筹帷幄的战 略决策之功,提高了朝廷的威望,警戒了敌视中央的藩镇,具有卓越的政治见识。对于 李愬雪夜奔袭蔡州的特殊贡献,也作了叙述,但总的来说只属于战术执行性质。段文 昌所撰碑文,对李愬的功绩虽作了较为充分的叙述,但在大处着眼方面,显然逊于韩碑。 李商隐的《韩碑》诗,强调了裴度的决策、统帅之功,见出他对韩碑将国家治乱归于中枢 旨意的深刻理解。其诗以叙事为主,一是歌颂裴度奉命任统帅平定淮西叛乱的功绩, 二是赞美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的过程,竭力推崇韩碑的典雅及其价值。《韩碑》情 意深厚,笔力矫健,既未抹杀李愬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 较公允。商隐极力推崇韩碑,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此诗叙议相兼,在艺术风格上 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清人屈复《玉溪生诗意》中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 而清新过之。”李商隐咏史之作,多寓现实而发慨。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深受武宗信 任,在其支持下,力排众议,亲自部署,讨伐叛镇刘稹,夺取了泽潞战役的胜利。这和当 年宪宗信任裴度,夺取淮西战役的胜利,极为相似。武宗曾称赞德裕“居第一功”,赞誉 他为“万古之良相”。而宣宗继位后听任牛党排斥,将德裕贬逐,死于崖州。故《韩碑》 的创作,一方面赞扬“圣皇圣相”,对推碑表示不满;另一方面暗示对德裕遭遇的同情, 融入了现实的深沉感慨。
     
         此诗从平叛战争写起,至热烈赞颂韩碑结束。用笔雄健,尤显气势磅礴。自开头至 “长戈利矛日可麾”为第一段。起笔健举挺拔,渲染了宪宗的“神武”和平叛的决心,极富 堂堂正气。“誓将”句,将眼前的平叛战争和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多灾多难的历史联系起 来,表明此役之重要,关乎国家的中兴。接下“淮西”四句,写淮西叛贼“五十载”割据,突 出其嚣张跋扈的气焰,以反衬下文裴度平淮西之功绩之巨大。第二段自“帝得圣相相曰 度”至“功无与让恩不訾”。前四句,远接开篇四句,先用古文笔法,点出宰相裴度,暗言洗 雪前几代帝王“圣耻”的关键在于“得圣相”。随即,以简洁直截之语,叙裴度出征,毫不拖 泥带水。只用“阴风惨澹”之句稍作点染,就可知出征的庄严肃穆和气势豪迈。接下“愬 武”四句,写四大武将,写仪曹外郎,写行军司马,直到“虎貔”士兵,可知最高统帅裴度麾 下猛将精兵如云,声势尤为盛大。写战争,只用“入蔡缚贼”四字带过,“功无与让”句再用 重笔,高度概括了宰相裴度的功绩,极有分量。第三段自“帝曰汝度功第一”至“今无其器 存其辞”。开头两句,承上启下,从平蔡过渡到撰碑,乃全篇之枢纽。奉命撰碑的过程,全 用详笔渲染铺叙。前八句写了宪宗的明确指示,韩愈的当仁不让,宪宗的颔首称许,韩愈 的稽首拜舞,似乎让人看到了当日庙堂隆重热烈的气氛。韩愈受命之后,作者再用详笔 铺写撰碑、献碑、树碑的过程。“点窜”二句,用语奇警,写出韩碑高古典重的风格,“句 奇语重”四字,简练而概括,揭出了韩碑深刻之用意。故“喻者少”,使人想到这其中恐 怕连宪宗也包括进去了。紧接着又写推碑和诗人对此事的感慨。写推碑,直言“馋之 天子”;抒感慨,盛赞“斯文”之精神,已先入人之“肝脾”矣。此言韩碑自有公正评价,韩 碑如“汤盘孔鼎”,即使推碑磨字,又怎能磨灭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影响呢?此段可 用“濡染大笔何淋漓”来形容其风格,可谓波澜跌宕,酣畅淋漓,最为精彩。自“呜呼圣皇 及圣相”至结尾为第四段。重在描绘韩碑关系到国家中兴统一的大业,赞颂它的不朽价 值。开头四句将“圣皇及圣相”的功业与“公之斯文”紧密联系起来,强调韩碑的要旨在 于记述歌颂统一大业,气势磅礴,笼罩一切,不愧为大手笔。最后以“传之七十有二代, 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收束全篇,说明韩碑能流传千古,具有不朽的价值。此诗属不入 律的七古,笔力雄健、气象峥嵘,它吸收了韩诗以文为诗,用“赋”的经验,却避免了韩愈 追求奇崛险怪的弊病,形成一种既具健举气势,又有条不紊地叙事、议论的体制。且多 用拗句、拗调,多用散文化句法,没有平仄的藩篱,有的句子甚至连用七个仄声字,如“帝 得”句、“入蔡”句,也有连用七个平声字的,如“封狼”句。加上用字平易,畅达如流,故使 全诗的格调显得雄健高古而又清新明快。是一首别开生面的七言古诗。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宰相 裴度率兵平定淮西,其时韩愈作为行军司 马。淮蔡平定以后,他随裴度还朝,宪宗 诏其撰写“平淮西碑”。韩愈以为淮西之 役是裴度能坚持宪宗的主张取胜,在碑文 中稍侧于称赞裴度的运筹帷幄之功。但 破蔡州生擒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因而引 起李愬不满。愬妻(唐安公主之女)进宫 诉说碑文不实,宪宗就下令磨去韩文,命 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观点迥然 不同。但攻破蔡州,李愬确立大功,然而 裴度却是整个战役的领导者,作用自然更 大。况且韩碑既未抹杀李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 度比较公允。诗人李商隐所写《韩碑》力推崇韩碑,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对 平叛统一予以高度评价,体现他将国家治乱归于中枢是否得人的一贯主 张,又含蓄批判李愬自私自利的行为。同时也表达以对《韩碑》被磨去的 愤慨,热情歌颂了这篇碑文。
     
         这首七言古诗叙议相兼,以叙事为主。主要写裴度奉命任统帅讨平 淮西叛镇、韩愈奉命撰碑及推碑的过程。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从开头到“长戈利予日可麾”为第一部分,开篇 先渲染宪宗的“神武”和削平藩镇的决心,显示出一种雄健的气势。“誓将 上雪列圣耻”一句,将眼前的平叛战争和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多灾多难的历 史联系起来,表明此役关系到国家的中兴。接下来写淮西藩镇长期跋扈 猖獗、反抗朝廷,突出其嚣张跋扈的气焰,以反衬下面裴度平淮西之功的 不同寻常。
     
         从“帝得圣相相曰度”到“功无与让恩不訾”为第二部分,叙写裴度任 统帅,率军平蔡的功绩。先承接开篇四句,点出宰相裴度,暗示“上雪列圣 耻”的关键在于“得圣相”。随即直入本题,叙述裴度统兵出征,简明直率, 毫不拖泥带水。“愬武”四句,从麾下武将文僚一直叙述到勇猛的士兵,表 现裴度的最高统帅形象和猛将精兵如云的宏大声势。
     
        从“帝曰汝度功第一”到“今无其器存其辞”为第三部分,叙写韩愈受 命撰碑、树碑,后又推碑的过程,并就推碑抒发感慨,是全篇的枢纽。奉命 撰碑的过程,不但写了宪宗的明确指示,韩愈的当仁不让,且写出宪宗的 颔首称许,韩愈的稽首拜舞。韩愈受命之后,作者再用详笔铺写撰碑、献 碑、树碑的过程。“点窜”二句,用奇警的语言写出韩碑高古典重的风格; “句奇语重”四字,言简意赅,揭出韩碑用意之深刻。紧接着又写推碑和诗 人对这件事的感慨。写推碑,直言“谗之天子”;抒感慨,盛赞“公之斯文若 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认为韩碑自有公正评价,推碑磨字也不能消除它 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影响。
     
         从“呜呼圣皇及圣相”到“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结束,为第四部分,描 绘韩碑关系到国家中兴统一事业,赞颂宪宗、裴度的功绩和韩碑的不朽价 值。开头四句将“圣皇及圣相”的功业与“公之斯文”紧密联系起来,强调 韩碑具有记述歌颂统一大业的功勋。最后以“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 玉检明堂基”收束全篇,说明韩碑流传千古的不朽价值。
     
        这首诗既表现不入律的七古笔力雄健的特点,又吸收韩诗以文为诗 的某些优点,多用“赋”的经验,形成一种既具健举气势,又有条不紊地叙 事、议论的体制,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情意深厚,笔力 矫健。屈复《玉溪生诗意》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 朱彝尊说:“句奇语重四字,评韩文,即自评其诗。”都颇有见地。
     
  •      李商隐的 《韩碑》,是唐代优秀的七言古诗的殿军,也是唐代叙事诗中别开生面的杰构。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十月,宰相裴度统兵讨平淮西强藩吴元济。诏命曾在裴度军幕担任行军司马的韩愈撰写 《平淮西碑》。后来有人诉碑文归功裴度而未突出李愬之功,宪宗乃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勒石。从此韩、段二碑的优劣,成为文学史上一桩长期争论不休的公案。李商隐这首诗,首叙宪宗平藩决心和淮西镇长期猖獗,为叙裴度统兵出征、讨平淮西高占地步;再叙韩愈奉命撰碑,以明突出裴度首功是出于宪宗旨意,因而后来信谗推碑之举的错误也就了然在目。最后自然归结到对韩碑不朽价值的热情赞颂。诗的表层意思固然是为了颂扬韩碑,其深层用意则在强调君相协力,坚持平藩伐叛方针,以期国家的统一与中兴。这和他将国家治乱归于君相的贤明,特别是中枢是否得人的一贯主张是相合的。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最早也应在开成四年(839)裴度逝世以后。根据诗中对推碑之举的不满,联系武宗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在武宗支持下,力排众议,坚持讨伐泽潞叛镇并取得胜利,及宣宗继位,德裕等有功将相遭到贬谪等情事,这首诗很可能带有某种借端寄慨的性质。
     
          本篇叙议相兼,而以叙事为主。从叙事的角度看,它主要歌咏了两个密切关连的事件。一是裴度统率诸军讨平淮西藩镇,二是韩愈奉命撰写《平淮西碑》及宪宗信谗推碑。诗的开头一段八句,叙平叛战争的缘起;最后一段,是对韩碑的热烈赞颂,可以看作上述两个事件的前奏与后响。从诗题“韩碑”看,对淮西战役及其缘起的叙述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似乎稍嫌繁多;但从主题表达的需要和作者的深层用意看,对淮西之役的前因后果,必须大书特书。没有对前一事件的充分叙述,后面对韩碑的推崇便失去了坚实的依据。这说明,作者在构思和事件叙述的评略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
     
        这首诗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笔力风格的雄健。诗一开头,就用健举高古的笔法,大笔渲染宪宗的“神武” 和平叛的决心,显示出一种堂堂正正的气势。“誓将上雪列圣耻”一句,将平叛战争与安史之乱以来藩镇跋扈、国家多难的历史联系起来,更显出它关系到国家的中兴事业,是高占地步之笔。接下来掉笔写淮西镇长期对抗朝廷,有意突出其嚣张气焰,以反衬裴度讨平淮西之功的非同寻常。正如纪昀所评:“笔笔挺拔,步步顿挫,不肯作一流易语。……入手八句,句句争先,非寻常铺叙之法。”
     
        第二段开头四句,遥接开篇,先用古文笔法,郑重其事地推出宰相裴度,显示“上雪列圣耻” 的关键在于“得圣相”。然后随即直入本题,叙到统兵出征,简洁直捷,毫不拖泥带水。叙出征,不作琐细描绘叙述,只用“阴风惨澹天王旗”一句稍作点染,便将当日森严肃穆气氛传出,空际传神,笔意超妙。接下“愬武” 四句,从麾下猛将谋士一直叙到勇猛的士兵,以突出裴度的统帅地位和强大实力,其中 “行军司马”韩愈单提,为下文奉命撰碑伏笔。写到这里,已充分显示出大军压境,蔡州必破之势,所以下面写战争,只用“入蔡破贼” 四字一笔带过,腾出“献太庙”三字将“上雪列圣耻” 之意缴滑,顺势带出裴度的巨大功绩。整个这一段,无论写皇帝、部将、幕僚、士兵,或写出征、作战、献捷、功赏,笔笔不离裴度这个中心,故末句“功无与量”的结论便极有分量。
     
           第三段开头 “帝曰”二句,束上起下,从平蔡过渡到撰碑,是全篇主峰。何焯说:“提明晋公功第一,以明其辞之非私也。”这是深得作者用意的。奉命撰碑的过程,特用详笔铺叙渲染。不但写宪宗的明确指示,韩愈的当仁不让,毅然承担撰碑任务,且连韩愈的稽首拜舞、宪宗的颔首称许等细节也一并写出,令人如见当日彤庭隆重热烈气氛。以极恣肆的笔墨写极隆重的场面,别具奇趣。受命之后,又再用详笔铺叙撰碑、进碑、树碑的情景。“点窜”二句,用奇警的语言道出韩碑高古典重的风格。“句奇语重”四字,言简意赅,揭示韩碑用意之深刻,唯其如此,故“喻者少”,无形中把下令推碑的宪宗也包括到这一行列中去了。紧接着,又写推碑和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慨。写推碑,直言“谗之天子”,不稍假借;抒感慨,盛赞“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见韩碑深入人心,即令磨去碑文,也不能磨灭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影响。气盛言壮,仿佛连皇帝的权威也不在话下。整个这一段,可以借用“濡染大笔何淋漓” 这句诗来形容它的风格。波澜顿挫,酣畅淋漓,是全篇最用力也最精采之处。纪昀说: “‘公之斯文’四句,稽拄全篇。凡大篇有精神固结之处,方不散缓。”这几句精采的抒情性议论,正是前面一大段酣畅淋漓的铺叙的结穴,又为最后一段更宏肆雄健的大议论作了导引。
     
        末段开头以强烈的感叹起笔,将“圣皇及圣相” 的不世功业与 “公之斯文”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强调韩碑是记述统一大业的大手笔。大气磅礴,兴会淋漓,特具笼罩一切的气势。诚如葛立方 《韵语阳秋》所说:“裴度平淮西,绝世之功也;韩愈《平淮西碑》,绝世之文也。非度之功,不足以当愈之文;非愈之文,不足以发度之功。”最后以“传之七十有三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来强调韩碑的深远历史意义,更将它流传千古的不朽价值说足说尽,诗也就在这最高潮中收束。这一段就上段末尾的赞辞推波助澜,进一步现出恣肆的境界。正如纪昀所评:“有此起,合有此结,章法乃称。”
     
         沈德潜 《唐诗别裁》评这首诗说:“晚唐人古诗秾鲜柔媚,近诗余矣。即义山七古亦以辞胜。此篇意则正正堂堂,辞则鹰扬凤翙,在尔时如景星庆云,偶而一现。”指出了 《韩碑》 在晚唐七言古诗中迥拔流俗的地位,可以代表多数诗评家的看法。但他们似乎都未注意到作者用七古成功地进行叙事的艺术经验。唐代长篇叙事诗,一般用受近体影响较显著的七言歌行这种形式 (如白居易的 《长恨歌》、《琵琶行》 就是显例)。不入律的七古一般不大用来叙事。因为前者辞采鲜丽,韵律婉转,叙事易见才能风调。后者则比较朴质雄健,用来叙事,容易缺乏文采情致。李商隐的 《韩碑》,所歌咏的对象是气势磅礴的伐叛战争和“句奇语重” 的韩碑,自不宜采用风格偏于婉丽的七言歌行,而特意采用了不入律的七古。作者既发扬了不入律的七古笔力雄健、气象峥嵘的长处,又汲取了韩诗以文为诗,多用 “赋”法的经验,而避免了韩诗过分追求奇崛险怪的弊病,形成一种既具健举峭拔气势,又能步骤井然地叙事的体制。这是他的一种创造。全篇多用拗调、拗句,多用散文句法和虚字,象“誓将”句用六个仄声字,“帝得”句、“入蔡”句、“愈拜”句连用七个仄声字,“封狼” 句连用七个平声字,都是有意造成一种生硬奇峭的风格。但由于不象韩诗那样多用古字僻字,多写险怪的事物,全诗仍能于雄健峭拔中见清新,正如屈复所评:“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它虽然刻意模仿韩诗散文化的风格,但全篇仍充溢着浓烈的诗的激情。谭元春说:“文章语作诗,毕竟要看来是诗,不是文章”(《唐诗归》),这倒是对 《韩碑》 以文为诗而仍具诗的质素的确切评论。
  •  
         韩碑,指韩愈所作《平淮西碑》。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七月,宰相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判官书记。任用大将李愬率军讨伐叛藩吴元济。十月,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淮西平。十二月,诏令韩愈撰《平淮西碑》。碑文颂扬圣君贤相削平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功绩。李愬不平,上诉朝廷,诏令磨平《韩碑》,命段文昌重撰勒石。义山此诗高度赞扬韩碑,认为其持论公正,强调裴度首功,是合理的。因为裴度是宰相,是主帅,运筹帏幄,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是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重要关键。
     
         诗开篇四句,概述元和天子(唐宪宗)有着神圣英武的资质。宪宗继位后,除平定辖申、光、蔡三州的淮西吴元济叛乱,并先后讨平剑南、镇海、淮海、淄青等地割据势力,一时有“中兴”之说。故将他与古代的圣王轩辕氏(黄帝)、伏羲氏相比。颂扬他洗刷了玄、肃、代、德四朝因国势不振蒙受的耻辱,从此可以坐在法宫(路寝正殿)上,使中国东、南、西、北四境的外族来朝。颂恢复了统一的大业。次四句述淮西叛藩的强悍:淮西节度使辖三州二十个县。
     
         接下来由“帝得圣相”至“功无与让”十句,特写宰相裴度功高盖世。讨伐淮西的战争从元和九年开始后,成德镇王承宗、淄青镇李师道几次上表请求赦免吴元济,宪宗不许。次年六月,李师道派刺客暗杀了主战的宰相武元衡,“又入通化坊击裴度(时任御史中丞),伤其首,坠沟中。度氈帽厚,得不死”(《通鉴·元和十年》)。裴在武死后任宰相,请赴前线督战。当时的都统是韩弘,裴度以宰相头衔充淮西宣慰处置使,行使统帅职权,奉旨伐罪,仪卫森严,足夺叛藩之魄。“天王”指皇帝,宪宗亲往通化门检阅送行。这支队伍由李愬、韩公武、李道古、李文通作麾下战将,仪曹的员外郎带了笔墨跟随。行军司马韩愈机智勇敢,十四万战士如虎豹。“仪曹外郎”,即礼部员外郎。仪曹,魏晋以后官名,唐改称礼部郎中。裴度出征时,以礼部员外郎李宗闵等掌书记,所以说“载笔随”。终于胜利攻破蔡州,缚贼首吴元济献于太庙,功高无比。(“不訾”,不可计量,形容多)
     
       接八句写接受诏旨,撰写碑文。“帝曰汝度功第一”,诗人这样写暗用《史记·萧相国世家》汉高祖称萧何“列侯位次,萧何第一”。次句用“从事”代称韩愈当时所充任的行军司马。何焯评云: “二语勾清平淮西功,引起作碑,是全篇关键。提明帝曰,以见碑之无私也。”韩愈叩头谢恩,手舞足蹈,接受了撰写碑文的任务。并说从古以来被看作记述朝廷大事的文章,往往不归有关部门的专职人员撰写,因此我“当仁不让”,对应该做的事决不推辞。此即韩愈《进平淮西碑表》所云: “兹事至大,不可轻以属人”之意。皇帝点头频频,表示赞许。
     
         从“公退斋戒”以下十八句,叙韩愈受命撰写碑文和树碑的经过。他退居小阁后,斋戒沐浴,聚精会神,心不旁鹜,笔酣墨饱,挥洒自如地写起来。碑文变化当时之体书写在纸上,清晨上朝时再三跪拜,把它铺在宫殿前涂着红漆的台阶上。奏表说: “臣子韩愈冒死上言” (这是古代臣子奏事的套语):这篇文章歌颂朝廷神圣功业,请把它镌刻在石碑上。“破体”,破除当时朝廷文告用四六文,用《尚书》、《诗经》体。接云:碑高三丈,字字大如斗;碑身由石刻的灵龟驮着,碑面还雕有盘绕着的螭龙。讲过撰碑文、树碑的经过,再写韩碑的被推倒和碑文的继续留传。诗云:文字古奥,语意深邃,能理解的人少,给人以“深文周内”而向皇帝进谗言之机,说韩愈撰文有私心。因而用百尺绳把碑拉倒,用粗砂大石磨去碑上原刻的文字,重刻新文。于是诗人由此生出感慨:韩公这篇碑文,像天地的元气,早已深入人心。如同汤盘孔鼎上原来都刻有古人著述的文字,如今盘和鼎都不存在,而铭文仍万古流传一样。“汤盘”,商汤沐浴用的铜盘,“孔鼎”,指孔子先世正考父的鼎,均有铭文。
     
         最后八句着重从韩碑与国家中兴大业的统一着眼,再颂宪宗、裴度的功业和韩碑的不朽价值。诗人感叹地说:宪宗与裴度的声威和光辉相互映照,流传千古。韩文公这篇碑文如不传示后世,朝廷的功业怎能同三皇五帝媲美呢?诗人并表示决心:我希望把它抄写一万本,吟诵一万次,直到口角上流下唾沫,右手磨出老茧。它好比流传下来的七十三代封禅书,这块碑石可用作封禅告功的玉检和建造明堂的基石,永远传示后代。封禅是古代帝王登泰山筑坛祭天(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地(禅)所举行的最隆重的典礼。《史记·封禅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七十二家。”加唐代为七十三。“玉检”,玉石制的封盖,中藏文书。“明堂”,周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唐朝皇帝也曾仿造明堂。韩愈《平淮西碑铭》云: “淮蔡既平,四夷毕来;遂开明堂,坐以治之。”为此诗末句所本。
     
       李商隐《韩碑》和韩愈《平淮西碑》一样,都密切关系着现实的政治斗争。“笔笔超拔,步步顿挫,不肯作一流易语” (纪昀语),且多用拗调、拗句,如“帝得圣相相曰度”,“入蔡缚贼送太庙”,“愈拜稽首蹈且舞”,每句连用七个仄声字; “封狼生貙貙生罴”句,连用七个平声字,都造成高古奇峭的格调。编年体的冯浩《笺注》独将本诗列为第一篇,称: “今以其赋元和时事,煌煌巨篇,实当弁冕(居首)全集,故首登之,无嫌少通其例。”可见在李商隐诗中,这是颇具特色的作品。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