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其一

2024-07-09 可可诗词网-李商隐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首无题诗写对一位远别女子执着的思慕以及相逢的渺茫,其中可能寄寓有政治上的感慨。
 
      本篇写梦绕魂牵的相思苦情,“梦为远别”是一篇眼目。首联逆挽,写醒来后梦中人踪迹杳无之怅惘,眼前斜月晓钟的实景反形出梦境的虚无飘渺,“来”、“去”二字相起唱叹,更增感慨。次联补叙梦里别情,及醒后相思。出句谓梦中伤别,悲啼不禁,“啼难唤”者,任眼泪系留不住也;对句写醒后修书,匆匆急就,“墨未浓”者,催成之书,言不尽意也。均妙于含蓄。
 
      三联写中夜室内光景,烛光之下,“金翡翠”(代灯罩)、“绣芙蓉”(代被褥)这些通常意味情爱的实物,和刚刚消逝的梦境打成一片,似乎还可以闻到伊人梦魂的馀香,造境朦胧,如幻如真。末联是彻底的清醒,写幻梦消失、会合无缘的怅恨。二句用刘晨天台遇仙故事,直抒蓬山(海上仙山)重隔之恨,而以“已恨”、“更隔”虚字钩勒为递进语,似言彼此交往本有不便,加之对方又复远走、好合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递进中加复迭,尤具回肠荡气之致。与同类作品一样,此诗于叙事成分损之又损,而抒情成分浓上加浓。这样纯粹抒情的爱情诗和元白叙事成分很浓的爱情诗相比,可能比较费解,但就其精纯程度而言,却为元白所不及。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无题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 wú tí èr shǒu 》 qí yī 
    《 无 题 二 首   》 其 一 
    .[ tánɡ ]. lǐ shānɡ yǐn 
    .[ 唐   ]. 李 商    隐  
    lái shì kōnɡ yán qù jué zōnɡ , yuè xié lóu shànɡ wǔ ɡēnɡ zhōnɡ 。 
    来  是  空   言  去 绝  踪   , 月  斜  楼  上    五 更   钟    。 
    mènɡ wéi yuǎn bié tí nán huàn , shū bèi cuī chénɡ mò wèi nónɡ 。 
    梦   为  远   别  啼 难  唤   , 书  被  催  成    墨 未  浓   。 
    là zhào bàn lónɡ jīn fěi cuì , shè xūn wēi dù xiù fú rónɡ 。 
    蜡 照   半  笼   金  翡  翠  , 麝  薰  微  度 绣  芙 蓉   。 
    liú lánɡ yǐ hèn pénɡ shān yuǎn , ɡènɡ ɡé pénɡ shān yí wàn zhònɡ 。 
    刘  郎   已 恨  蓬   山   远   , 更   隔 蓬   山   一 万  重    。 
  • 《無題二首》其一
    .[唐].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翻译1】
    你,来的许诺已然成空,
    此一去,竟再无影踪。
    月儿斜照在楼上,
    远处传来五更的钟,
    方知刚才的远别情景,
    不过是梦,
    梦中悲诉
    远别的千种柔情。
    落笔如飞,
    书信似被鬼神催成,
    墨,尚未制浓。
    残烛
    照着翡翠帷帐
    半笼,
    麝香的香气
    依稀飘浮在被褥上的
    刺绣芙蓉。
    古人刘晨常恨
    蓬山路遥,人仙难逢,
    更难堪
    你我相隔蓬山
    千重万重。


    【翻译2】

    别后重来的期约不过空言,一去之后便杳无影踪;梦中相见,全属虚幻,
    醒来唯见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清寥的晓钟。
    梦中也离不了远别之恨,悲啼哽咽,泣不成声;醒后为情所驱,草成书信,墨尚未浓。
    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翡翠帷帐,麝香的芬芳似乎还在芙蓉褥上依稀浮动。
    刘郎早就恨仙凡阻隔,蓬山路遥,更那堪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 【注释1】
    ①来是句:写梦境。月斜句:写醒后情景。
    ②梦为句:写梦中啼别。书被句:写醒后书信的急就。 
    ③蜡照:烛光。笼:罩着。金翡翠:指上面有用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麝熏:指麝香的浓馥香气。度:透过。绣芙蓉:指上面绣有芙蓉花图案的被褥。 
    ④刘郎:指刘晨。传说东汉时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到仙女留居半年,回家后重寻仙女已杳然无踪。似喻指自己。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这里泛指仙境。

     【注释2】
    1.来是空言:指对方未实现远别时重来的期约。“月斜”句写梦醒后所见所闻。
    2.梦为远别:因远别而梦,梦亦不离远别。啼难唤:梦中悲啼,哽咽难以出声。“墨未浓”系“书被催成”后方发现,见情之急切。
    3.蜡照:蜡烛。金翡翠:用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烛光为罗罩盖住,帷帐上部为烛照所不及,故说“半笼”。或说金翡翠即画有翡翠的罗罩笼。麝熏:麝香的芬芳。绣芙蓉:绣有芙蓉图案的被褥。翡翠、芙蓉均为爱情之象征。
    4.刘郎:传东汉末刘晨曾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此借指抒情主人公。更: 更那堪。

     【注释2】
  • 【集评】 清·陆鸣皋:“起得飘空,来无踪影,有春从天上之意,与‘昨夜星辰’等篇同法。”(《李义山诗疏》)
     
    清·陆昆曾:“通篇一意反覆,只发挥得‘来是空言去绝踪’七字耳。言我一夜之间,辗转反侧,而因见夫月之斜,因闻夫钟之动,思之亦云至矣。乃通之梦寐,而梦为远别,何踪迹之可寻乎?味其音书,而书被催成,宁空言之足据乎?蜡照半笼,言灯光已淡;麝熏微度,言香气渐消,夜将尽而天欲明之时也。言我之凄清寂寞至此,较之蓬山迢隔,不啻倍蓰,则信乎‘来是空言去绝踪’也。”(《李义山诗解》)
     
    近·汪辟疆:“前四句写梦中,后四句写梦觉。来去既不常,故言曰空言,踪曰绝踪,已非醒眼时境界,从古诗‘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帏’脱化出也。”(《玉溪诗笺举例》)
     
    【总案】 此诗写一位男子对阻隔重重的所爱女子热烈的思念。“梦为远别”四字是一篇眼目。全篇围绕“梦”来写远别之恨。但并不按照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逆挽起势,先从梦醒之际的失落怅惘、孤寂凄清落笔。然后倒叙梦境,将梦中恨别与梦后修书,实境与幻觉揉合在一起,不仅暗透远别既是入梦之由,又是梦的内容,而且着意渲染梦醒时的迷离恍忽、孤寂凄清和强烈思念。最后用递进手法重笔点醒蓬山重隔之恨,使伤别之情在回环曲折中达于极致,遂使一结具有回肠荡气的力量。全诗以梦醒时的长叹起,凌空而来;以幻觉消失后的怅恨结,迤逦而去,首尾相应,神理一片。前人多以托意令狐綯为解,并无实据,且多穿凿,但在蓬山重阻的伤别之恨中也并不排斥融有诗人人生道路上的间阻之恨。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无题四首》的第一首,写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情人的思念。“梦为远别”四字是一篇眼目。首句凌空起势,说当初远别时对方曾有重来的期约,结果却徒为“空言”——一去之后便杳无踪影。次句宕开写景,与上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韵味。经年远别,会合无缘,夜来入梦,忽得相见,一觉醒来,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也更加强了“来是空言去绝踪”的感受。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一声长长的叹息。
     
          颔联出句追溯梦中情景。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梦境毕竟离不开真实的现实。紧接着梦中短暂的欢聚而来的还是难堪的远别,和因梦中远别而引起的难以自制的悲咽。这样的梦,正反映了远别所造成的深刻的心灵伤痛,也更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紧接着写梦醒后几乎是不假思索而至的行动——修书寄远。强烈的思念驱使着主人公奋笔疾书,倾诉积愫,处于一种不由自主的匆遽状态,这正是所谓“书被催成”; 而“墨未浓”则进一步渲染了“催”字。在急切心情支配下写信的人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未浓”的,只有当“书被催成”之后,才会意外地发现这个事实。这样的细节描写,完全符合主人公特定情境下的心态,非有此体验者不能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黯淡余光半照着用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飘荡着麝香的幽芳。颈联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是实境与幻境的交融,很富象征暗示色彩。“金翡翠”、“绣芙蓉” 本来就是美好爱情的象征。在朦胧的烛光照映下,笼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物融成一片,分不清孰为梦境,孰为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 而麝香微度,更疑所爱的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忽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所爱者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沉重悲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仙凡隔绝的故事,点醒爱情间阻重深的主旨。细味诗意,似是双方本就阻隔难通,后来对方又复远去,更感蓬山万重,会合渺茫了。这一联的内容本来应该是全篇抒情的出发点,现在却成了它的归结。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前六句对远别之恨、相思之苦进行充分描绘渲染,后两句再集中点明蓬山万重阻隔这个根源,才更具有回肠荡气的艺术力量。
     
          全诗围绕 “梦”来抒写 “远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照远别—思念—入梦一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用逆挽取势,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回叙梦境,并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揉和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迷离恍忽的艺术境界,最后点明蓬山万重的爱情间阻主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构思,不只是为了避免艺术上的平直,而且是为了更有力地表现爱情间阻的主题。
     
    注释
    ①刘郎:指刘晨。传东汉末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被邀至家。半年后返里,子孙已十世。后重入天台访女,仙凡路隔,踪迹杳然。蓬山: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  
          这首无题写一位男子对阻隔重重的所爱女子的热烈思念之情。“梦为远别”四字是一篇眼目。全篇围绕“梦”来写远别之恨。
     
          首句便写道:别后重来的期约不过空言,一去之后便杳无踪影。正所谓幽期不至,故有“来是空言”之凌空而起,似感突兀,对句一落,闻钟而叹,显得若即若离,但这要和“梦”联系起来,才能领会它的韵味。梦中相见,全属虚幻,醒来唯见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清寂的晓钟。月有所思,夜有所念,整日的思念、牵挂全入梦境,梦醒后更令人感到孤寂与怅惘。经年远别,无缘会合,只有梦中相见。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也更加强了“来是空言去绝踪”的感受。写尽幽期虽在,良会难成,种种情事,真有不觉其望之切而怨之深者。”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颔联写梦中之景。点出梦,统贯上下。出句追溯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因远别而梦,梦亦不离远别。啼难唤,梦中悲啼,哽咽难以出声,神魂恍惚。梦境往往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反映,远别的双方“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得以越过万重蓬山的阻隔而相会;但这样的梦醒之后,那不能会合的痛苦则更强烈地噬咬着脆弱的心灵。于是为情所驱,草成书信,墨尚未浓。“墨未浓”系“书被催成”后方发现,见情之急切。描写很真实、传神,这样的细节描写,情真理至,很符合主人公当时的心境,没有雕琢、夸饰之感。
     
            颈联缩笔重写,极言其寂寞。梦醒书成之际,环顾屋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翡翠帷帐,麝香的芬芳似乎还在芙蓉褥上依稀浮动。孤灯微香,咫尺千里,实境与幻觉的交融,很富象征暗示色彩。“金翡翠”,用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烛光为罗罩盖住,帷帐上部为烛照所不及,故说“半笼”。“绣芙蓉”,绣有芙容图案的被褥。这些本来就是往昔美好爱情生活的象征,在朦胧的烛光照映下,更笼罩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色彩。但室空人杳的寂寥无奈,往事不可复寻的感慨,“金翡翠”、“绣芙蓉”也就成了离恨的触媒,索寞处境的反衬。
     
         末联用刘晨重入天台寻觅仙侣不遇的故事,点明爱情间阻的主题。刘郎早就恨仙凡阻隔、蓬山路遥,更那堪隔着蓬山千重万重!刘郎:相传东汉末刘晨曾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此借指抒情主人公。末两句本应是全篇抒情的出发点,现在却成了它的归宿。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前六句对远别之恨和相思之苦的反复描绘渲染,后两句集中抒写的天涯阻隔之恨才具有荡气回肠的艺术力量。
     
             纵观全诗,起句只有空言之约,二、三、四句写相思之情,五、六极言寂寞,七、八写隔绝而无路可寻。描写远别相思之苦,没有按照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逆挽起势,先从梦醒之际的失落怅惘、孤寂凄清落笔。然后倒叙梦境,将梦中恨别与梦后修书、实境与幻觉揉合在一起。最后用递进手法重笔点醒蓬山重隔之恨,使伤别之情在回环曲折中达于极致。清陆鸣皋说:此诗“起得飘空,来无踪影,有春从天上之意,与‘昨夜星辰’等篇同法。” (《李义山诗疏》)全诗以梦醒时的长叹起,以幻觉消失后的怅恨结,迤逦而去,首尾相应,神理一片。在蓬山重阻的伤别之恨中也并不排斥融有诗人人生道路上的间阻之恨。诗中梦别、书成,为远、被催,啼难、墨未,皆用双声叠韵对,极意形容,直认无会,语极摇曳,思却沉挚。
  •  
           我们在欣赏了前边的那首《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之后,可能对于诗人所期望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仍在怀着一种祝愿,盼望那只传情递意的青鸟,能得以促进一对情侣的会合。可是读了此诗则可发现,那想望中的蓬山之路,已变得更加遥远,好象殷勤的“青鸟”早已消失于“万里云罗”之中,无可指望,执着的爱情只有托之于梦,以及梦醒后的追思。诗中有梦,梦里有诗,诗与梦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重重怅恨。
     
           “来是空言去绝踪”,这是一个在夜深时做了与情侣相会之梦的人,在梦醒了以后怅憾梦去的叹息之言。诗中的这位男主角,在梦里与情人相会了。而由于梦境比现实中自由得多,他们软语温存,庆幸相见,得偿心愿。但梦中的相会里也有离别的场面,他们于是在梦里分手了,分手时他的心爱的情侣对他说:我的心在你这里,我是还要到你这里来的。“来”是她的一种爱的许诺。由于是梦中的一声许诺,醒时,梦中人了无踪影,说“来”自然也是一句“空言”,不可指望。接着这种失望感的还有梦醒人去绝踪的切实感受。由于是梦中人去,比之于现实中的送别人去,更是无踪迹可辨,所以这“去”是从虚处发生的,在现实感受中,它是实实在在的无迹可求,与“来”相对,“来”与“去”都是空的。
     
           一个人在梦中经历了这番情景,醒后又这样清楚地思辨它的意味,当然就在梦后不能入睡了。虽不能入睡,却因心在梦的回味上,并未察觉到夜怎样在流动着,直到听得报告五更已到的钟声,才从梦后的凝神结想中睁开倦眼,看到残月已从楼角上斜下西沉了。诗中记录这种经验感受的“月斜楼上五更钟”诗句,把上句诗中的来“空”去“绝”的意感,投入了清虚寂冷的实境之中,使梦醒后的失望者,不论对于梦境,还是对于实景,都已不胜怅惘了。
     
          也许是春梦连绵不断,诗人又不想把残梦收拾在一起,所以诗中写了对于梦的回忆及思考之后,又在说梦,而且是昨夜梦中更为惨痛的情景: “梦为远别啼难唤”。这句诗的直接意思是:在梦中梦见了我们正经历一个远别分离的场面,各自悲啼不已,那时我们都想宽慰对方,留别意,道珍重,约重见,但因为悲泪在眼,呜咽喉哽,想说也说不出来,甚至我看你远去了,想喊也喊不出来声音。这种梦境的描写是真实的。人在做梦时,脑神经处在半兴奋半抑制状态,许多感应官能失灵,常常是欲动身不由己,欲喊口不能发声。梦中的“难唤”,就是这种实感的真实写照。李商隐是最善于进行心理体验和心理分析的诗人,所以他最精于描写这种特殊情境,他对这个领域的探索、开拓,在当时是走得最远的成功者。
     
          “书被催成墨未浓”,是紧承上句“啼难唤”的梦中遗憾情绪的挽回行动。诗人与梦见的情侣互相间泪眼相照,呜咽相对,虽然听到过她说过一句还要“来”的话,但自己心中有许多话却并未说出;梦中喊唤不出,醒后付之笔墨,写书寄达,迫不及待,是有梦中的恨憾感在催促,以致墨未磨浓,就蘸笔急书心意了。
     
          第三联“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是诗人对于受书人闺房情景的意象描绘。这位在梦中倏忽间出现的蓬山仙子,她实际是生活在人间,作者想象她也会象自己一样,梦里劳魂之后,也会心绪不宁,屋中点着蜡烛,其光线照射,半罩于衾被所饰的金翡翠上;炉中的麝香,其芬芳气味,正微细地熏发,透入绣有芙蓉的帐里。由于人不成眠,百无聊赖,她才敏感地察觉“蜡照半笼”, “麝熏微度”,不用说那翡翠成双、芙蓉并蒂,在烛光半明、香熏微度的夜里,在离人的心目中会是什么样的色调和滋味了。这种借环境气氛写人物,在景境中渗透情调的表现方法,常能收到直接表现所达不到的效果。
     
          末联“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乃是诗人写自己梦后失望的怅恨。诗人在许多“无题”诗中,对于情事不管感到困难多少,总还不乏希望之心,可是到了此诗写作时,差不多要把希望丧尽了。原来设想,虽然与她有蓬山之远隔,但那时尚寄望于“青鸟”使者,由它来探看,可现在阻难多生,如隔万重蓬山,此后只有恨思绵绵了!句中的“刘郎”用的是一个典故:《神仙记》中记载传说,东汉时刘晨与阮肇一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居半年后回家,复求仙女已不可得。诗人用此典表明,自己也好象传说中的刘晨,与仙子的情缘已断,再无希望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