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金代盛行苏,辛词风,完颜词虽被词论家称为“姜史、辛刘两派,兼而有之”(清况周颐《蕙风词话》),而其《朝中措》等词,则更近于苏辛豪放一路,读之自可会心。
此词主旨,乃写征人故国之思。起处连用两地名,点出征途之意。襄阳在今湖北省境内,古为南北交通要冲(又疑“襄”为“咸”之音讹)。灞陵桥即灞桥,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汉以来为折柳赠别之处。两地并非实指,而是概言自古以来征人远行的无数事实。而当此征途首发的离别之际,又最能激发诗兴,此亦古今之所同者也。三、四两句乃点化苏轼成句。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首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末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结。此处引用这一起一结两句,径直相连,乃词家以少总多的隐括手法。经此重新组织,前人词意无须详加复述而已尽在其中。“千古”谓时间之长流,“一时”则取其中之片断,于黯然伤别的无数历史镜头中,唯取“雄豪”之“高兴”,而一扫呢喃儿女情态,则词人倾慕向往之所在,风云感会之超迈胸襟,已呼之欲出。按苏轼原词中对周瑜等豪杰的缅怀赞叹,总为“故国神游”之词,是以这两句在章法上又如陈仓暗渡,引起下文的故国之思。
下片起首连用三个排句。“霜”、“云”、“风”指秋之物候;“玉塞”、“陇首”、“江皋”指地阔天远。玉塞,即玉门关,古为通西域的要道;陇首,又曰陇头、陇坂、陇山,在今甘肃境内;江皋,则指长江边畔。就地域言,江南塞北,相去不啻千万里,而在传统诗词中,它们屡经吟咏,早已成为远人之思的象征。如唐太宗《饮马长城窟》诗云“胡尘清玉塞”,南朝梁柳恽《捣衣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等。作者将这些典型意象集中起来,遂使征人戍客的去国之悲格外精警动人。绝域苍茫,关河阻断,心系故国,何日忘之?一点缱绻之思,唯有寄于梦中。梦者,情之所钟、思之甚深而又无计得之者也。着一“梦”字,则朝思暮想、颠之倒之的一片痴情可见。所梦者何?歇拍处乃以用典将梦境点明。“梦到”句用李白诗意,台之故址在今江苏南京东南,登台可“四顾江山,下窥井邑”。传说刘宋元嘉时,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和谐,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故名。一说,晋升平中有凤凰集此地,因名其处为凤凰台。李白有《登金陵凤凰台》诗,诗中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山围”句则用唐人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诗中的成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作者把二者巧妙地绾合为一体,使词的意蕴更为丰富。李白诗意谓去国怀乡,有遭谗受逐、身不由己者;刘诗则览古伤今,从王气消沉中喟叹变化莫测的历史命运。一经作者化用,词中故国之思也就不落浮泛而有了沉郁之致。李、刘二诗俱从眼前实景道起,是触景生情;而此词却一并收入梦境,是缘情布景,机杼不同,又别有一番风味。
此词篇制短小而境界阔大,善点化成句而又翻陈出新,用笔遒劲凝练,自有风云之气,而豪健之中又不失苍凉之慨。人谓“金词清劲能树骨”,于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