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遯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 不可见。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 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因李 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 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 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 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 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漫 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此篇为赠弟寄怀之作。遯庵主 人,乃作者自号; 菊轩,其弟成己之 号。克己与成己,“二妙”双飞,早 擅盛名;金亡不仕,同为儒林推崇。 《蕙风词话》谓段复之(克己字) 《满江红》,“读之令人增孔怀之 重”。“孔怀”,兄弟代称。此词托 物言志,表露胸襟,勖勉对方,写得 格高调健,在表现兄弟之情的作品中 允称佳构。
上片侧重写晚菊开放的节令、环 境及凄然遭际。在蔓草荒畦的小院, 凉秋岁晚的季节,连绵阴雨过后,庭 菊“始发数花”,她实在开得晚了 (古代乐律审音分为十二律,与一年 十二月相应,据《礼记·月令》,“无 射律”对应秋季九月。“律残无射”, 指九月将残的深秋)。疏篱之侧,瘦 枝冷蕊,黄花寂寞,但却是秋英傲 霜,节操自保,显出她非同凡俗的风 采。以上直接咏菊,以菊拟人;下面再 借人写菊,召来历史的英灵: 东晋彭 泽令陶潜、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为菊 的精灵写照。陶和屈,一个是弃官归 田、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逸民,一个 是正道直行、终生以存君兴国为念的 志士。他们都特别以爱菊著称:“陶 潜九日(指重阳节)无酒,坐宅边菊 丛中,采摘盈把,望见白衣人至,乃 王弘遣使送酒,即便就酌” (《续晋 阳秋》);屈原所赋《离骚》有“朝饮 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 名句。采菊满把,陶潜怡性; 夕餐菊 英,屈原守洁。古往今来,谁能及得 上这样的亮节高风! 他们的人格,即 是菊的品格。可眼下这种世道,哪还能 觅到菊的知音,遇到屈、陶的同调! 迟开的秋芳,终究狼藉委地,再也无 人顾惜了。上片将晚菊的“生意凄 然,似诉不遇”的情态,作了充分的 描绘渲染。下片即直抒胸臆,正面咏 写作者对菊的情思,同时表现对弟弟 的关心勖勉。白发衰翁,抚今念昔, 不禁黯然神伤,面对着岁晚的芳丛, 他有多少心声要倾吐,多少感受要交 流。岁月不居,重阳已过,自己这因 循苟且、幽恨难堪的生涯该如何打 发!稜稜霜气,蔌蔌风威,秋菊那清 迥特立、孤芳自赏的性格怎见容于浊 世! 作者思绪万端,绕菊低徊不已, 临风三嗅馨香,欲说还休,歌罢涕 零。末尾这两句,灵活化用周邦彦 《六丑·落花》 “静绕珍丛底,成叹 息”与杜甫《秋雨叹》“临风三嗅馨香 泣”句意,以自我形象作结,把对菊 花、对弟弟的全部感情,都凝结到表 现力极强的动作上。
这首词的特点,是深沉而巧妙地 将复杂多端的感情,通过和谐而完整 的形式打成一片。咏菊兴叹,既有对 晚菊境遇的悲慨同情,又有对自己遭 际的咨嗟感喟,也有对爱弟立身的关 怀勉励。情深一往,笔墨凝炼,读来 不辨是花是人,但觉合二为一,摇曳 生姿。文学史上历来题菊拟人之作颇 多,例如陆游《秋花叹》也是写“黄 菊抱残枝,寂寞卧寒雨”,喻之以 “秋花如义士,荣悴相与同;岂比轻 薄花,四散随春风”,寓意高远,同 属亦菊亦人的写法,而情思则较为单 纯直露,终不如此首晚菊词蕴藉深 厚。词人眷怀故国、不仕新朝的孤愤 之情、难言之隐,亦惟有借助此种化 去迹象、不落言诠的表现方式,始得 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