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泉 南 作
自入闽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见长溪漱玉, 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石磴盘空,天 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心无那,恰鹧鸪声 里,又听啼鹃。
区区仕宦谁怜。道有志、从 来铁石坚。但长存一片,忠肝义胆; 何愁半点, 瘴雨蛮烟。尽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遂斯游岂偶 然。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
这首词在元词中颇具特色。它生 动地描写了泉南山川形胜以及旅人由 畏难、凄楚到自怜、自勉,以至欣喜 的感情变化过程,使诗人的自我形象 跃然纸上。
上片着重写闽地泉南山川形势之 险峻峭拔,气势宏伟,一气贯注,如鹰 隼俯冲而下,惊心动魄,令人大饱眼 福。作者能把握住泉南山川的总体气 势,抓住特点,突出奇景、险景,大 笔涂抹,细心点染,使整个画面呈现 出一种壮美。开头三句先勾勒出闽 地总的景观,说明闽关之内与闽关外 山川形势大不相同,有如两个天地,给 人一种新鲜感。以下具体描绘这些景 色。“见长溪漱玉”六句写景色的奇 与险,令人望而生畏。由于“驿骑蹒 跚鞭不前”,因而作者发出“心无 那”的叹息。“无那”即无奈。这三 句写旅途的艰险使旅人有一种无可奈 何的心情,又听到“行不得也” 之 声,更增添了内心的凄苦,为仕宦奔 波而自怜的心情作铺垫。
下片由愁苦转为振作。小官儿是 不大为人关注的。“谁怜”,即无人 怜惜,亦即自怜自惜之意。“道有 志”的“道”,即“人道是” (人们 说) 之“道”。这一句意在为自己鼓 气,表明自己应当振作起来,具有刚 强的意志。从“但长存一片”至“不 供杯杓”,表明自己只要忠义之心长 存,任何艰难险峻都不在话下,从精 神气质上表现了对恶劣环境的蔑视。 “尽卷南溟,不供杯杓”,何等气 势! “南溟”即南海。作者自信地认 为,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忠义常在 心中,那点蛮烟瘴雨又算得了什么? 那怕倾南海之水都不够供我杯杓之 饮!“得遂”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表明自己怀抱忠义之心,那怕 经历千难万险,也有决心战胜它。一 方面又为能够实现此行而感到自豪, 增添了许多乐趣,甚至有意外的收 获。“岂偶然”用在这里显得贴切自 然,极富表现力。这一问,既收拢前 意,又引发后文。“天公意”三句, 以雄健潇洒的笔触,抒写自己的快 意、欣慰和收获。“天公意”不过是 一种托辞,却表达了作者一种意外的 欣喜心情。“醉墨”,指醉中作书 画。例如陆游《归云门》诗:“坏壁 尘埃寻醉墨,孤灯饼饵对邻翁。”张 埜来到这边远地区,正好给他的墨迹 流传海外提供了机会,有所失也有所 得,真是天公有意啊!
这首词具有豪放词风的特点。表 现在取景上,多取险景、奇景、壮 景,如“长溪漱玉”、“千瓴倒建”、 “群峰泼黛”、“石磴盘空”、“天 梯架壑”、“万马回旋”等,具有雄 奇峭拔的气势,给人以壮美之感。作 者的视野比较开阔,在描写景物时, 着重写总体气势,在体积、力度、 速度、空间等方面都体现出豪放词的 特点。当然,这首词在写景方面,显 然脱胎于辛弃疾的《沁园春》 (迭 嶂西驰) 一词。表现在抒情方面,作 者大笔铺染,任意挥洒,一气呵成。 它展示出作者胸襟的开阔,情感的奔 放,形象的高大,有气吞山河的气 势,高瞻远瞩的境界。在元词中不失 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豪放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