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为朱氏小妓绣莲赋
一曲吴歌酒半酣。声声字字是江南。书凭仙苑青鸾 递,花助妆楼粉蝶衔。
飞燕瘦,宝儿憨。已妍 还慧更岩岩。无因剪得湘江水,与蘸春云作舞衫。
从词题看,此词是为朱姓人家名 叫绣莲的年轻歌妓而写。原词有三 首,从歌妓的歌声、容颜、身姿、风 韵等各方面写此女之美。此其第二首。
开始二句写歌妓的歌声之美,“吴 歌”,指吴地歌曲。吴地歌曲素来具 有特有的婉转声韵和轻柔格调。宴席 上,在歌妓的一曲吴歌中,酒至半 酣,是歌声趁酒意,使人心醉,还是 酒意伴歌声,使人兴浓? 大概都有 了。这里特地表明歌妓所唱为吴歌, 而且强调歌声中的声声腔调、字字吐 词都是江南吴音,就更可以使人想象 到这歌声的婉转轻柔之美了。作者在 原词第一首中,曾用“雏莺恰啭上林 春”来形容她的歌声。唱出这样歌声 的人,当然不会是“粗服乱头的 丫 头”。这是从“听”的方面写; 接着 是从“看”的方面写她的仪态风神之 美。“书凭”二句是虚写,用比喻。 句中“青鸾”是一种神鸟,居仙山, 可传信。这里说,如给小妓书信,须 靠仙苑中的青鸾传递。《开元天宝遗 事》记载,开元末年,唐明星每逢春 天,朝暮宴于宫中,让宫中嫔妃在各 自住处争插鲜花,明皇亲捉粉蝶,然 后放开,粉蝶飞落到哪个嫔妃所插的 花上,明皇就去亲幸。句中“衔”字 是形容蝴蝶落在花上如衔花的样子。 这里说,小歌妓在妆楼中,花可以帮 助她招来粉蝶。青鸾传书,粉蝶衔花 就表明小妓之美。过片“飞燕”二 句,继续虚写,改用对比笔法。据 《隋遗录》载,隋炀帝幸江都,长安 贡御车女袁宝儿,十五岁。后隋炀帝 对虞世南说: “过去说汉成帝时赵飞 燕可舞于掌上,我认为是文人的夸大 之词,人怎么能舞于掌上呢?现在得 到宝儿,才明白那是真的。只是宝儿的 憨态多一些。”这里是说,小歌妓与赵 飞燕相比,赵飞燕则嫌瘦; 与宝儿相 比,宝儿则嫌憨。飞燕、宝儿都是人 所共知的美女,但小妓的身姿、风韵 比她们都美。如此对比,实在巧妙。 “已妍”句则是实写,正面描绘。“妍” 是好看,“慧”是聪明,“岩岩”在此 是形容高洁的样子。“已”、“还”、 “更”三字相连,一层更进一层,其 容貌、精神、风度之美都跃然纸上。 至此,由“听”到“看”,歌妓之美 似已写尽,最后“无因”二句,又笔 锋突起,把小妓之美纳入“想”中, 把全词推向一个使人无限向往的高 度。“无因剪得湘江水”句,乃化用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 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诗意 此处欲剪湘江水作衣衫,设想奇特、 出人意表。这里写小妓之美,真是飘 飘然、绰绰然有如仙子了。
当然,作者写小歌妓之美,完全 是从自己的审美情趣出发,并无一般 艳词的脂粉气和轻薄感,写来俗中见 雅,美从中生。词中多用掌故,但能 做到溶化无痕,不流于堆垛,全词通 达流畅。彭孙遹《金粟词话 》 主张 “语意淡远者,稍加刻画; 镂金错绣 者,渐近天然”,此词庶几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