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2024-03-10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赠童瓮天兵后归杭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倚担评花,认旗 沽酒,历历行歌奇迹。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 逋梅月色。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却载苍 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今回记得,再折 柳穿鱼,赏花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这是一首赠别词,据词题可知是 词人送童瓮天在元兵破杭之后归去时 作,作于南宋亡后。童瓮天其人不 详,大概为宋末元初人,有《瓮天胜 语》一卷传世。可能是詹正的好友。 詹正亦为南宋遗民,当南宋灭亡之后 送朋友归去旧都之时,自然有万千心 事诉说,形诸笔墨。可是明杨慎评此 词却说:“此伯颜破杭州之后也, 观其词全无黍离之感,桑梓之悲, 而止以游乐言。宋末之习,上下如 此,其亡不亦宜乎? ” (《词品》 卷五《词话丛编》)此论似有“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 讥。细读全词,并认真分析当时形势, 我们便会看出杨氏此论是不公允的。

上片“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 吟发”,起二句,“即寓沧桑之慨”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九 《词话丛编》)。词人与好友相逢,已是 两鬓吴尘苍苍色,畅叙别情,不禁唤 醒故国之梦。“京华”即京都,既是 送童“兵后归杭”,则当指南宋京都 杭州。既是“梦”,自然是过去之情 事。“吴尘”暗示人物本是来自吴越 之地。“吟发”指诗人的头发,唐杜 荀鹤《秋晨有感》诗即有“吟发不长 黑”之句。朋友本自杭州来,如今要 回杭州去,过去的杭州已成梦,如今 的杭州未敢言,那么相逢之际,临别 之前,该对朋友说些什么呢? 既然不 堪言今,便只好忆旧,所以词人一 开始便把朋友引入“梦”境。既入 “梦”,便自然“梦”见些美好的情 景。所以接下来词人用大量篇幅来追 忆当年的美景乐事。倚着花担赏香评 色,辨认旗招沽酒豪饮,更有多少一 路欢歌醉舞之奇迹。这是何等放逸和 惬意! 笛吹梅香,词弄柳碧,有东 坡赋柳之风情,有和靖写梅之月色, 更有画鼓红船,盈盈满湖春水在漾 波,纷纷断桥游客去赏梅。这又是何 等风雅和欢快! 这段回忆表面看来是 写朋友过去羁迹江湖的风流飘逸 与磊落嵚崎,其实也是词人自己过 去生活的写照,同时反映了南宋末 年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和情 怀。下片,换头三句“当时何限俊 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承上 启下,开始由回忆转入现实。词人无 限感慨地说: 当时该有多少才华俊美 的朋友相聚一起,可如今却天南地 北,星散云隔! 接下三句“却载苍 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是 说好不容易与童重逢,却匆匆又将离 别。“修江”即修水,在今江西省境 内,这里点出送别之地。“载苍烟”、 “招白鹭”,写童之飘荡风神。“醉” 字则点出离别心境。接下三句“今回 忆得,再折柳穿鱼,赏花催雪”,是嘱 咐朋友此次归去杭州,别忘了去西湖 折柳穿鱼,上孤山赏梅催雪,重温旧 梦。字面是欢乐语,可言外却含辛酸 意。结末二句云:“如此湖山,忍教 人更说! ”杭州既是故国之都,又是 风景名胜之地,有西湖碧水,有孤山 雪梅。如此湖光山色,本属故国所有, 如今却归新朝领属; 朋友本是故国之 臣,如今却为新邦之民,这回归去杭 州,乃是家园重游。此时此刻,此情 此景,教词人还忍心说些什么呢?不 忍说,其实已说出了许多,所谓“此 时无声胜有声”也! 表面是在说湖山 故在,其实是在写人事沧桑,而且正 与开篇“相逢唤醒京华梦”二语前后 呼应,致使满篇游乐顿成满纸凄伤。 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评此词说: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看似 平淡,却含有无限悲凉。以此二句结 束全词,可知弄碧吹香,无非伤心惨 目,游乐云乎哉! ” (《蕙风词话》 卷三《词话丛编》)况氏不仅指出了结 语的故国乔木之悲,而且也见出了此 词写作上的特征,即以乐景写悲情。 考察当时的创作背景,我们便可以见 出词人如此写的隐衷: 第一,当时 乃宋亡元兴之际,正是元世祖威棱震 赫之时,词人要抒写故国之思,自然 有所顾忌,不得不闪烁其辞; 第二, 当时是送朋友兵后归杭,二人心境本 自凄黯,不堪言悲,宜作宽慰,便只 好去寻“梦”中美景乐事,聊为寄托; 第三,既是赠词,当扣着朋友的行迹 来写,而童又正是一个江湖羁旅之 士。正因为如此,词人才用了较多篇 幅来追写过去的游乐情景,但又是紧 紧扣着朋友的经历和杭州的风物, 而将故国之思与桑梓之悲隐于背 后,这样故国之思乃流布于字里行 间,而乐景亦反衬出悲情,从而收到 极佳的艺术效果。杨慎只见游乐之 言,而不见悲苦之情,是未加“沉 思体会” (《蕙风词话》卷三)。杨 慎说当时小说载詹正以艳词得名 (《词品》卷五) ,大概他对此信之 无疑,遂轻加评论。岂不知詹正词并 非全是艳词,除《齐天乐》外,他如 《霓裳中序第一》即写兴亡之感;又 如《一萼红》、《三姝媚》词不仅抒 沧桑之感,亦寓悲愤之情。

在艺术特征上,除了上文所述以 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外,用典也自 然浑成,显示词人精湛的语言艺术才 能。如“认旗沽酒”是化用白居易《杭 州春望》“青旗沽酒趁梨花”诗意。而 “坡柳风情”与“逋梅月色”则是与 苏轼和林逋有关的两个典故。据《林 下词谈》记载:“子瞻在惠州,时落 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 大白唱 ‘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 转,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 “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棉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也。”朝云为东坡 歌妓,其所不堪歌者乃东坡《蝶恋 花》词句,有伤春沦落之感。时苏轼 被贬惠州 (今广东惠阳东) ,故朝云 不忍歌此词。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梅 妻鹤子,其《山园小梅》诗有“疏影 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后 人传为咏梅名句。无论是乐天,还是 东坡、和靖,皆为诗魁高士,且皆与 杭州关系密切。詹正在词中化用与他 们有关的诗句和典故,不仅有称赞朋 友之意,而且能够勾起朋友的美好回 忆,并为此回忆增添一份高雅的情 趣。除用典外,此词对仗工整精丽, 而又不失清新流畅;虚词的斡旋很成 功,皆表现词人语言功底之深厚。此 外,结构严谨,章法细密,也是此词特 点之一。从相逢写到送别,从过去转 入现在,又从现在设想未来,转承自 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词清丽 疏淡,却又暗藏飘逸劲直之气。《诗 词余话》谓“詹可大风流才思,不减 昔人” (《词林纪事》卷二十一引), 信然!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