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2019-07-17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塘。萧瑟汀浦, 岸柳送凄凉。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 荒。

堪将何物比愁长?渌泱泱,绕秋江。流 到天涯,盘曲九回肠。烟外青萍飞白鸟,归路 阻,思微茫。

元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倪瓒 作为有独特艺术成就的画家和诗人, 此时,他早已散尽家财,扁舟箬笠, 往来于八百里太湖之间。当重阳节来 临之际,他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写 下了这首思亲忆旧的词篇。

起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语出 宋·潘大临《寄谢无逸书》,七字大 气包举,笼罩全篇,意蕴极深,气氛极 浓,甚至带有某种暗示性与哲理性。一 般而言,九九重阳,时值秋末,天高气 爽,宜于登高宴集。曹丕在《九日与 钟繇书》中说:“九为阳数,而日月 并应。俗佳其名,以为宜长久,故以 享宴高会。”于是: 汉代宫中饮菊花 酒以求长寿(见《西京杂记》); 陶 渊明无酒可饮,在宅边采菊,有白衣 人送酒(见《续晋阳秋》); 汝南人桓 景九九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见 《续齐谐记》); 孟浩然与故人相 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重阳者,佳节 也。然而,词人笔下的“重阳”却完 全是另一种气氛,另一番景象:“满 城风雨”。既曰“满城”,则可以想 见,它不会是“斜风细雨”,不会是 “天街小雨”,也不会是“断云过 雨”,而应是一种连绵不断、充满整 个空间的狂风暴雨。即使现实中的 “风雨”未必达到“狂”、“暴”的 程度,但在词人的心理感受上却是十 分沉重的。这是自然风雨的摹写,同 时也是元、明易代之际那种政治气氛 的自然流露。它很可以使我们联想到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 东楼》)“湿秋光,暗横塘”二句, 是对“风雨” 的补充。“湿” 、 “暗”上承“风雨”,“秋光” 与 “重阳”相呼应。“横塘”,作为地 名,在苏州盘门外十里。此处泛指一 般塘水。谢逸《卜算子》:“烟雨幂 横塘”。“暗” ,亦即“幂” 。 “幂”从形状上讲;“暗”,从光线 上讲。苏轼《望江南》:“烟雨暗千 家。”开篇之句,大处着眼,大处落 墨,是第一层。“萧瑟汀浦,岸柳送 凄凉”是第二层。这两句使“满城风 雨”的后果落到实处。“凄凉”,是 自然风景,也是词人的心境。下面三 句,笔锋顿转:“亲旧登高前日梦, 松菊径,也应荒。”作者由眼前的 “风雨”联想到前几次与亲人旧友登 高,如今思之,恍然如梦。进而又想 到自身漂流在外,居无定所,故园的 松树菊花,如今已满地蓬蒿,无限荒 凉。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 荒,松菊犹存。”该词更进一步,连 松菊也为之荒芜。“凄凉”况味,已 和盘托出。此为第三层。

下片换头:“堪将何物比愁 长?”此用设问手法,并点明一个 “愁”字,意味深长。细按全篇,换 头一句,特别是句中的“愁”字,全 由上片二、三两层夹逼而出。以下四 句通写“愁长”,“愁”为一篇之 骨。又用意象予以回答。“渌泱泱, 绕秋江,流到天涯,盘曲九回肠”四 句虽由“一江春水”脱化而出,但却 能泯去袭用之迹。一是使无情之物, 着有情之色,令人遐思漾动,顿觉空 灵; 二是意象丰满,比喻贴切,别具 创获。如果仔细分析,则可以看出: 一有鲜明的色彩,“绿”; 二有光泽与 动感," “泱泱”; 三有流走的实体, “绕秋江”; 四有回环扭结的形状, “流到天涯,盘曲九回肠”。于是, “愁”,被形容得淋漓尽致。但江水 的流速实在过于迂缓了。因之,词人 便把思亲忆旧之情转而寄托到白鸟身 上:“烟外青萍飞白鸟”。即使善飞 的“白鸟”,此刻也因“满城风雨” 而无法超越重重障碍:“归路阻,思 微茫。”词人的归乡之思也越来越渺 茫而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意境阔大,感慨深沉,寄 至情于风物迷濛之中,含蓄宛转,于 高朗之中倍见哀痛。用比多创造,善 于以景物之变化衬托词人心境。来自 前人而有过前人者,充分表现出词人 艺术创新精神。倪瓒在《书画竹》中 写道,他为人画竹,不过“以写胸中 逸气耳。”作画如此,填词也如此。 “逸气”是贯穿这首词始终的灵魂,也 是这首词成功的关键,艺术魅力产生 的泉源。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