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金井啼鸦深院晓,飏尽东风,柳絮吹难了。燕子 多情相识早,杏梁依旧双双到。
一缕沉烟帘 幕悄,满眼飞花,只搅人怀抱。十二玉楼春树 杪,天涯不断青青草。
这是一首借暮春景物以抒怀的 词。“伤春悲秋”,一直是古代诗词中 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但是,同是写暮春 景色,却因作者的时代不同,生活经 历不同,所抒发的情怀也颇不相同。 这首《蝶恋花》所写的,是作者身值 衰乱之时的“黍离”之感。
上片首句,直写暮春景物。“金 井啼鸦”,出自南朝梁费昶《行路 难》: “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 牵辘轳。” “金井”,是指施有雕栏 之井,这里代指宫廷御苑。乌鸦啼 叫,向深宫大院的人们报告新的一天 的到来。“飏”,飘扬,飞扬。东风 吹絮,又告知一年的大好春光就要过 去。作者开篇就选用两组寓意深远的 场景,传达出他的孤寂的心绪,也为 全词的气氛定下了伤感的基调。后两 句更是暗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 隐隐地说出身值衰乱的悲哀。燕子多 情,仍是旧时相识,双飞比翼,年年 回到杏梁旧巢。“杏梁”,是指文杏 所制的屋梁,泛指富贵人家的华丽的 建筑。词人借用这一意象,隐约地表 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江山易主的担心: 只恐怕过不了多久,这金井杏梁的深 宅大院,也要变成寻常巷陌,多情的 燕子,尽管仍是旧时相识,飞入的却 是百姓人家了。
下片仍是借眼前之景抒发心中的 感伤。沉烟一缕,四周寂悄,随风飘 落的残花败蕊,搅得词人愈加心绪不 安。落花败絮,自然是一种容易引起 人们伤感的景物,但往往是有某种伤 感之情潜在词人的自我意识之中,才 会因物起情,借物抒情。作者显然是有 感于衰落颓败的时世,才感到飞花可 憎,落絮惊心。正象杜甫《春望》所 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现实中的失望,使词人把希望寄于幻 想世界。“十二玉楼”,指的是神仙 世界。应劭《十州记》云: “昆仑 山,下狭上广……其一角有积金为天 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 玉楼十二所。”现实中的春天已经过 去,理想世界中还是春意盎然。在那 里,春树婆娑,芳草萋萋,继续着连 绵不断的春色。这理想的世界是词人 对未来的期望,也曲折地表达了词人 对颓败时世的不满。
全词吟咏暮春景物,暗含 “黍 离”之悲,贵在暗用典故,含而不 露。张炎《词源》说: “词用事最 难,要体认著题,融化不涩,……用 事,不为事所使。”这首词用刘禹锡 诗意,就是“融化不涩” ,仅取其 “燕子多情,仍到杏梁”的意象,而 物是人非之意寓于言外。朱彝尊《词 综》说: “何可视……值元末世乱不 仕,自号烂柯樵者”。“烂柯”之典 出自《述异记》,说的是晋朝王质进 山打柴,观两童子弈棋,棋终斧柄已 烂,回到家中,才知道已过了一百 年,故乡早已人事全非了。由此可 见,何可视自号烂柯樵者,其苦心用 意和这首词所表现的“黍离”之悲是 完全一致的。陈廷焯说: “黍离麦秀 之悲,暗说则深,明说则浅。” (《白雨斋词话》)看来,何可视是 深谙其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