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2024-01-13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赠 余 浩

秋水芙蓉江上饮,怜渠无限风流。红牙低按《小 梁州》。淡云拖急雨,依约见江楼。

最是采 莲人似玉,相逢并著莲舟。唱歌归去水悠悠。清 砧孤馆夜,明月太湖秋。

这是一首寄赠词,表现词人对旧 友的怀念之情。余浩的具体情况不 明,恐为词人之友。

上片追忆昔日饮宴场面。首句, “秋水芙蓉江上饮”,点明饮宴的节 序、地点和环境:秋日、江上、芙蓉 花开。脉脉的流水一片碧清,绿色荷 叶衬映着红、白交错的荷花,袅袅秋 风送来缕缕清香。这时,江面上飘荡 着一叶轻舟,词人和旧友在舟中纵饮 豪谈。看到秋水中的芙蓉风致特别、 妍姿迷人,词人心中禁不住产生一种 爱惜之情:“怜渠无限风流” 。 “江”,此处指吴江,即吴淞江,在 吴江县北,系太湖的一个支流,为太 湖通海之道。“芙蓉” ,荷花。 “渠”,他,此处代芙蓉。“红牙低 按《小梁州》”,写饮宴中间再添雅 致,有窈窕歌女演唱佐兴。她手执红 牙板,葱白指头轻轻地抚按着,一曲 《小梁州》宛转凄清,动人心弦。虽 然这位歌女的容貌、身姿读者没有看 到,但受到她的歌声的感染,读者完 全可以体会出来,宴终席散,知心友 朋就分手别离了。饮宴中可以写的事 很多,词人只抓住这一件来写,其用 心十分明显,借一曲《小梁州》透露 令人感伤的离情别绪。“红牙”,指 调节乐曲板眼的拍板或牙板,以檀木 制成,色红。“《小梁州》”,曲牌 名。声调宛转悲凉。“淡云”两句, 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衬映人物的心 境。起先,天空飘荡着片片薄云,以 后云彩逐渐加重,结果,化作一场哗 哗急雨; 白色雨帘之中,江边阁楼依 稀可见。一个“拖”字用得十分传 神,将“淡云”和“急雨”拟人化, 好象“淡云”伸出一只大手,费了很 大力气,才慢慢地将“急雨”拖拽出 来。哗哗大雨打在秋水芙蓉之上, “无限风流”转眼变成凋零飘落景 象,叫人惋惜不已! “千里搭长棚, 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以后,何时 方能再聚?念及于此,诗人的心境也 如天上的阴云一样,愈来愈沉重了。 无情无绪,意兴阑珊,真是惨不成欢 的饮宴呵! 上片中的秋水、芙蓉、红 牙、急雨、江楼……组成了一幅色彩 淡雅、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的江上饮 宴图。

南朝乐府《西洲曲》中有江南采 莲的动人诗句: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 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下片,“最是”以下三句,由回忆跌 入现实,记眼前景况: 那些采莲姑娘 洁白如玉,在荷花映衬下,简直美极 了。他们的莲舟在水面上相遇,总是 并排紧挨着,大概是在低声交谈可心 的事吧,阵阵笑语从舟里传出。江水 悠悠,莲舟晃晃,采好莲藕该归家 了,愉快的歌声在江面上飞扬。结拍 “清砧孤馆夜,明月太湖秋”二句, 承上作比,由此及彼: 看到采莲姑娘 表现出来的亲密友情和欢快情绪,词 人自然触景动情,念远怀友。一轮 秋月高挂在太湖上空,思绪随着月光 的流驶到了遥远的异地,旧友在客馆 里孑然一身,孤灯吊影,正凝听那单 调的凄清的砧杵捣衣之声。这是词人 的想象,表示自己无人共语、孤寂惆 怅之情。结尾之“秋” 字与开首之 “秋”字两相对照,明喻节序虽同, 可人事已非!

史鉴的诗词作品雄深古雅,卓然 成家。此词以景语起始,以景语作 结,中间融情入景,使情与景和,意 与境会。风格清新爽朗,不乏含蓄委 婉; 自然朴素,不乏工丽俊秀。陈廷 焯在《词则》中称誉这首词 “笔力清 劲,不减青田”,细加体味,确是中 肯之言。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