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2019-07-18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晚 景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 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 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 山尽处行人少。

秋天的晚景,自然有许多令人心 旷神怡、流连忘返之处。然而,“境 一而触境之人之心不一”(叶燮《已 畦诗文集》),在落魄失意者眼中, 这秋晚却又是那样的黯淡、萧索,即 便一草一木都可勾起他无限的隐衷, 成为其发抒郁结愁肠的托物。这首小 词即然。作者于弘治十五年进士及第 后,仕途堪称得意,但未及几年 (正 德初) 却因得罪权倾一时的宦官刘瑾 而被贬谪六安。此词即于斯时所作 ——借秋天的晚景抒发了心中对无端 遭谪的凄怨、对复为起用的希冀和无 望的惆怅。

全词虽至下片方有“登楼望极” 之句,实全部景物皆由“望” 字出 之; 而其所以“望”,深衷悉在问 归信,故“望”字统摄全景,“问” 字一脉贯穿。下片起首三句描写城楼 之下望及的较近景物:那流水围绕着 城外孤零零的村落,脚下破败的城墙 默视着阒无人迹的古道,参差的老树 枯枝上乌鸦、老鹰在呱呱乱叫。起首 四个完全并列的意象,着墨不多,而 孤寂、萧索意境全出; 第三句复著一 “噪”字,更以闹衬静地增添了枯凄境 界的表现力并点化出作者心境的烦闷 ——这乌鸢的鸣噪不如同竖阉的谗言 一样令人可恶吗?近处只有枯寂、烦 恼而无行人,迫切的“问”心由此促 使视野前伸,接下两句现出中景: 倒 映在水中的夕阳照射着稀疏的树标, 江边一带的荷花皆已凋零——仍无行 人可资问信! 急切与沮丧之情随着落 寞、衰飒空间的拓展而不断交替上 升。

下片意脉承上,对归信的切切期 待,使之由近望继以远望,复继以登 上城楼极目眺望: 秋风吹动着昏暗的 寒烟,低低的天穹似乎与无边的衰草 相连,极目之中,旷无他物,唯见天 边群山低小的峰影。登楼“望极”,遂 将作者望眼欲穿的情态透露无遗,并 自然收住写景而使末两句转入抒怀, 结出词旨: 本欲向行人询问自己复归 再用的消息,但是青山望尽却人迹渺 然啊。其实,纵有行人,也未必知其 归信有无,然而现在竟连行人也盼见 不得,其内心交织着的难言的压抑、 失落、怅然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

全词色调极为黯淡、凄冷,而层 次却相当分明: 近、中、远三景逐次 推出,而又层层深进地表现了其莫名 的凄怆、切望、沮丧之情。作者由情 而望景,触景则情著,意在笔先,亦 在言后。其中虽满含愁怨,但却怨而 不怒,始终寓感怆于平和,蓄怨怀于 温厚,将惨淡之情婉曲出之。词作数 处化用前人成句,如李贺诗“鲤鱼风 起芙蓉老”、秦观词“天粘衰草……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等,皆随手拈来而重加炉冶,显得浑 成自然,一如己出。其所以能臻及于 此,盖“有悲借泪以出,非有泪而始 悲也”。(寥燕《二十七松堂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