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2023-12-08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春去苦难留,花落溪头。年年三月替花愁。想到 天涯芳草遍,望断吟眸。

燕子已啁啾。日暖 风柔。画帘垂下雨初收。纵是明年春到也,犹隔 今秋。

这是一首伤春词。词人伤春,往 往有所托。此词当亦不例外。但以着 笔空灵,不能究其所指。

起调,说春去难留,词人正以此 为苦。春去难留,本是常理。人人都 可能有此感。周邦彦《六丑》: “愿 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作者亦明知如此,而要说“苦难留”! 下一“苦”字。这就不是常人之感, 而是词人的独特感触了。既说难留, 那么,下面就应写为什么难留了。但 词人并没有这样写,而只写到一种常 见的现象:“花落溪头”。花是象征 着美好春天的。“花落溪头”,就意味 着花随流水而去,一去不返。春之 去,正如花之谢落,是不以人的主观 意志为转移的,是留不住的。而且年 年如此。故有“年年”句。亦极写难 留之苦。这里为什么不说自己为此犯 愁,而是说“替花愁”呢?古人常以花 之飘泊为薄命之象,故惹人之怜惜。人 命如花,开而易谢; 一谢,便飘泊无 所。词人怜花,即所以自怜。自怜而 并及于花,“替花愁”,是翻进一层 的说法。花落草长,乃暮春景象。丘 迟《报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 南草长。” “芳草遍”,是花已尽落, 且都随流水而去; 春,就更无寻处 了。但词人还是对着遍地芳草,深情 地怅望。故过拍有“望断吟眸” 之 语。昔人以芳草地为春归之路。“望 断吟眸”,亦即望尽春归之路。极写 惜春之意。辛弃疾《摸鱼儿》:“春 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则翻出一层新意。不说天涯芳草是归 路,而说“无归路”,因而嘱其 “且 住”! 实寓茫茫大地、著身无处之感。 读之,自更不胜怅惘了。

换头,写春尽而夏至。燕子啁 啾,正“商量”着北归之事,所谓 “软语商量不定”。” “日暖” 、 “画帘”句,正写初夏景象。“雨初 收”,故帘尚未卷。歇拍仍回到“春” 字上来。把以春去难留为苦之意说 足。即便能再到,也在明年了。还隔 着秋天和冬天咧。这里的 “秋”字,包 括“冬”字。英人雪莱有句:“假如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那是极言 其时间相隔之短,鼓舞人们通过和严 寒的搏斗去迎接春天的到来; 而此处 极言时间相隔之长,以衬美好春天到 来的不易,暗示凄凉、寒冷和愁苦的 难禁。这也表达了旧时代许多知识分 子的共同感情。

合词之上下片观之,如果说,上 片写春去之难留; 下片则写春归之不 易。而伤春、惜春之感即于此见之。 语极寻常,却有深致。读之,颇耐寻 味。故亦为词之佳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