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捧露盘

2023-03-24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观演秣陵春

记当年,曾供奉,旧霓裳。叹茂陵遗事凄凉。酒 旗戏鼓,买花簪帽一春狂。绿杨池馆逢高会,身 在他乡。

喜新词,初填就; 无限恨,断人 肠。为知音、仔细思量。偷声减字,画堂高烛弄 丝簧。夜深风月,催檀板、顾曲周郎。

清初诗人吴梅村,撰有戏曲三 种,《通天台》、《临春阁》二种为 杂剧,《秣陵春》一种为传奇。近代 词曲家吴梅评云: “吴梅村所作曲, 如《秣陵春》、《通天台》、《临春 阁》,纯为故国之思,其词幽怨悲慨, 令人不忍卒读。” (《顾曲麈谈》) 《秣陵春》作于顺治十年(1653) 梅村出山以前,除借男女情缘以表 达眷怀故国之情以外,更表白其祈求 绝意仕进终老家乡的心迹。这是此剧 写作的主题意旨。《秣陵春》又名《双 影记》,其历史背景是假托在北宋初 年,南唐后主李煜失国之后。剧中男 主角徐适为南唐大臣徐铉之子,女主 角黄展娘为南唐临淮将军黄济之女、 后主宫中黄保仪的侄女。戏剧发生的 地点则在金陵、洛阳、汴京之间。全 剧通过男女主角之间离合散聚、恍惚 迷离的事迹,寄寓兴亡之感。其最后 一出,纯写故宫禾黍之悲。此剧曲词 凄美, 徐誉为“直夺汤临川 ( 显 祖)之席” (《词苑丛谈》)。剧本 约作于顺治四年至八年期间,这首 《金人捧露盘·观演秣陵春》,实 作于顺治九年。《词苑丛谈》纪事四 “吴祭酒题曲词”条云: “吴祭酒作 《秣陵春》,……尝寒夜命小鬟歌 演,自赋《金人捧露盘》词云……时 祭酒将复出山,晋江黄东崖(景昉) 诗云: ‘征书郑重眠餐损,法曲凄凉 涕泪横’ ,正谓此词也。”可为此词 作年的佐证。

词的起笔两韵: “记当年,曾供 奉,旧霓裳。叹茂陵遗事凄凉”,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唐玄 宗天宝十三年制成,为供奉内庭的乐 曲,这里指代皇宫中的乐曲。“茂陵 遗事”,汉武帝刘彻葬于茂陵,后人 因称“汉武遗事”为“茂陵遗事”, 这里借指前明遗事。从表面上看,是 指南明弘光朝建都金陵大约一年就被 清兵灭亡的故事; 但实际上也可指崇 祯甲申年国破的故事。词中所写的 “曾供奉,旧霓裳”,所指的人为 谁? 《秣陵春传奇》中,曾写曹善才 为南唐李后主的宫廷乐师,说是借南 唐之事以哀南明弘光朝事,固无不 可。因为观剧之作,自然要切合剧中 内容。词由念旧写起,由当年供奉霓 裳之盛时,哀感今日亡国后的凄凉, 措词显然是得体的。然而观剧词更隐 示着作者自己的影子,因而深味词句 似别有伤心所在。梅村在青年时期, 一举而中会试第一、廷试第二,崇祯 帝曾亲自在他的试卷上批有“正大博 雅,足式诡靡”八字,其后即供职为 编修。故词中以乐师之供奉霓裳,比 喻自己曾为宫廷供奉词翰之臣,这也 是梅村一生中引为特殊荣耀的事。然 而曾几何时,沧桑巨变,不仅甲申之 役,崇祯帝自缢于煤山,而短促的弘 光王朝也因清兵渡江即告夭折。所以 “叹茂陵遗事凄凉”这句,实为哀感 深沉字字凄咽之语。接着写剧中情 事。“酒旗戏鼓,买花簪帽一春狂。” “酒旗”,即酒帘。“戏鼓”,演剧 时所击之鼓。“买花簪帽”,古代遇 节日、典礼、宴集、郊游,都有簪花 的习俗。杜牧诗: “菊花须插满头 归” (《九日齐山登高》) 、邵雍 诗:“头上花枝照酒卮” ( 《插花 吟》),皆为簪花之例。剧中男主角 徐适以家道中落,曾去洛阳游艺, “酒旗戏鼓”两句,即写徐适游洛之 事,徐在洛阳庙市,得黄家的宝镜, 所以下文说: “绿杨池馆逢高会,身 在他乡。”以上四句皆写徐适风流 倜傥,才华出众,因遭际关系而寄 身他乡,但仍然保持不凡的品格。 笔意相当含蓄,为后来他不愿出仕 新朝,而追求美满的婚姻,预留境 地。

下片叙写作《秣陵春》的经过, 以及演出时作者曾顾曲度腔的情况。 “喜新词,初填就;无限恨,断人 肠。”这四个短句,前二句写“喜”, 后二句写“恨”。“新词” ,即指 《秣陵春》,《秣陵春》新词之填 就,表白了作者眷怀故国之情,也表 达了不愿出仕新朝的心愿,所以可 “喜”。作者以徐黄的姻缘,作为一 种对于故国故君眷恋的象征,从十三 出《决婿》、二十二出《仙婚》至二 十六出《宫饯》,传奇所写的是代表 旧朝的一边,以李后主为黄展娘、徐适 作主婚事,隐喻自己在以第二人及 第之后曾奉旨给假完婚。而传奇后半 部二十九出《特试》、三十一出《辞 元》,写徐适虽蒙特赐状元,但他念 及李氏国主,坚辞不受,则是代表在 新朝这一边,以“辞元”象征自己不 愿出仕新朝。然而剧中徐适的遭际, 并不像作者自己将要被强行征召出 山; 而剧的收场,亦以凭吊故国之悲 辛语作结。所以“无限恨,断人 肠”,实为整本传奇悲怆情节的概 括。紧接着下句云: “为知音仔细思 量。”就剧中的知音来说: 曹善才善 弹烧槽琵琶,曾在最后一出借琵琶乐 声为后主唱叹出旧时情景。《梅村诗 集》中有一首《琵琶行》七言古诗, 写通州白璧双为作者弹琵琶以叙崇祯 十七年以来之事,是当世的知音。而 梅村作《金人捧露盘》词后,晋江黄 东崖“征书郑重眠餐损,法曲凄凉涕 泪横”之诗句,梅村亦引为知音,以 为“知己之言,使人感叹”。因为黄 诗中已暗示梅村借《秣陵春》表白不 愿再仕的心迹。“为知音、仔细思量” 这句,实愿有更多的知音,能谅解自 己的心境。“知音”一词,含有双重 意义。

“偷声减字”以下四句,写演剧 和观剧。此剧是由作者自编,演出也 是自导。所以作者观剧,必然要注意 到乐曲的谐音审律,使唱腔节奏的轻 重疾徐,能与曲词的内容相适合,以 期达到良好的演出效果。“偷声减 字”,是词曲家用以调节乐曲节拍的 办法。歌词的字数减少,唱的时候也 减少节拍,是为“偷声” 。反之,乐 曲缩短,歌词也要相应减少几个字, 是为“减字”。如《木兰花》词,既 有《偷声木兰花》,又有《减字木兰 花》,可为例证。梅村于题曲词之 外,又曾自题一律,其后四句云: “漫湿青衫陪白傅,好吹玉笛问宁 王。重翻天宝梨园曲,减字偷声柳七 郎。”其注意乐曲音律之合度,可谓 细致。盖以《秣陵春》比于天宝旧 曲,而自己不惜如柳永(即柳七郎) 之度曲正腔也。词中“画堂高烛弄丝 簧”及其下两句“夜深风月,催檀板、 顾曲周郎”,皆《秣陵春》 演出实 况。画堂上红烛辉煌,丝簧齐奏,檀 板也视节拍的高低快慢一直不停。在 风月清佳的夜晚,演出直至深夜。作 者在演出中,不仅观剧,而且也好比 是顾曲的周郎了。“檀板”,即红牙 板,又称拍板。“周郎”,本指三国时 周瑜。周瑜精意于音乐,乐曲演奏时, 若有缺误,瑜必知之,知之必回首示 意,故当时人有“曲有误,周郎顾” 之语(见《三国志·周瑜传》)。作 者自称为“顾曲周郎”,可见他是深 解音律的。

全词苍凉哀感,其凄哀悱恻之 情,全系于上下片两处起句。写演 剧情况诸句,只不过敷衬枝叶。而 “为知音、仔细思量”一句,实为演剧 的主旨,亦即全词的关节所在。盖因 梅村对其所作《秣陵春传奇》,极为 珍重,而在此剧演出后,热盼得有知 音为之“仔细思量”,乃属最关重要 之事。尝见尤侗《念奴娇·赠梅村先 辈》云:“更听法曲凄凉,四弦声 断,清泪如铅发。”尤词中之“法 曲”,亦指此《金人捧露盘》词。梅 村所感为知己者,固不止黄东崖而已 也。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