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春 望
妒春良夜爱春朝。花外红楼卷绛绡。极目香尘旧 板桥。路迢迢。不见归鞍见柳条。
这是一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的 伤春怀人。“妒春良夜爱春朝”,词 以人物在春宵良夜这一特定时刻的内 心感受发端。本来,春天是人间最好 的季节,春夜,则更是情人们欢娱共 话的美好时刻。但是,由于情人不在 身边,春宵良夜也就引起了这位闺中 女子内心强烈的不安和躁动,她甚至 对这美好温馨的春夜有了妒意,而急 切地期望白昼的尽快到来。“妒”、 “爱”二字,直接从人物心境落笔, 很精切而又巧妙地道出了女主人公为 相思而苦恼的孤寂烦躁的复杂情绪。 然后,承接“爱春朝”,第二句自然 转入她的登楼远眺。红楼,处于一片 花树掩映之中,当是她的闺房居处; 经过了长夜相思,迎来室外春和景明 的清晨,她卷起绛色绣帘,“极目香 尘”,倚楼远眺,以慰藉内心殷切的 怀人之想,盼望着情人归来。但是, 扑入眼帘的景物却又使得她黯然神 伤:前路迢远,归鞍不见,而只见到 当初依依惜别时熟悉的旧板桥,以及 桥边婀娜多姿、随风摇曳的柳枝。词 至此煞尾,余味曲包,将一丝淡淡的 哀愁留给了读者。唐刘禹锡有《柳枝 词》云: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 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下别,恨无消息 到今朝。”本词末三句正是化用刘禹 锡诗意,辞约意丰,展示人物心理则 更为细腻,深致婉约,耐人寻味。
这首词构思颇为巧妙,选用《忆 王孙》词调,又题为 “春望”,与伤 春怀人的内容正相契合。行文由春而 怨,由怨而望,由望而思,最后复归 于怨。短短篇幅中一波三折,回旋往 复,富于变化。另外,词人没有正面 描写这位闺中女子的具体形象,只是 通过爱和妒的强烈心理活动来表现人 物,卷帘、登楼、远眺的动作,都突 出显示了她的失望伤怨之情,包含着 丰富的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