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喜友人过访村斋
僻处门无剥啄声,故人何幸款柴荆? 因山架屋苔 常满,倒树成桥叶尚生。
新笋迸,午风平, 飞花误入煮茶铛。翛然相对清如水,坐听林间春 鸟鸣。
这是乔莱晚年退居林下后的一首 佳作,借友人过访而极写居处的清幽 和心境的恬淡。
词是在一派温馨和缓的气氛中展 开的。你看,青山绿水间,掩映着一 所小小的院落;友人偶一来访,主人 设茶相待; 和风习习,飞花扬扬,二 人对坐,但觉万籁俱寂,惟闻春鸟鸣 叫,这该是何等的幽雅! 又该是何等 的闲逸!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首句 的“僻处”紧相关联。正是由于所居 之处的偏僻,才会使得“门无剥啄 声”。“剥啄”指敲门声,高适《重 阳诗》所谓“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 乌帽自欹斜”,当为此词所本。这 里,充满杂乱的“剥啄”之声暗示了 俗世间人际往来的烦扰,而“无”此 声则突现了山林间独处的寂静。既然 环境如此寂静,那么即便偶然有人前 来,也是受欢迎的,何况来者竟是一 位“故人”,自然给这寂静的环境增 添了一种温馨、亲切之感。对独处的 主人公来说,这当是求之不得的快 事。“款”是叩、敲的意思,“柴 荆”犹柴门,指用树枝荆条编扎的简 陋院门。“故人何幸款柴荆”,既交 待了事件,又隐然透露出作者因老友 到来而惊讶欣喜的心情,令人读后, 殊觉快慰。下面两句转写周围环境的 优美: 房屋是借得景来,因山势而搭 建; 溪桥是就近取材,放倒树而构成。 不仅如此,这因山搭建的房屋上下四 周都长满了青苔,那由树构成的小桥 侧畔仍旧绿叶横生。“苔常满”暗示 出屋与山已连为一体,远远看来,是 山是屋难以分辨,也道出住屋的简 陋。“叶尚生”,表明树木虽被放倒架 桥,但尚有生意,因而呈现出一片枝叶 丛生的盎然生机。这里,作者明写环境 的优美,暗写心境的愉悦,既是向友 人作介绍,又是不无得意的自炫,若 细加体味,是不难领略其良苦用心的。
过片由远而近,由外而内,将描 写范围缩小到庭院之中。“新笋迸”, 写竹笋从地下迸出,一“迸”字形象 生动。“午风平”,写中午时分风和 日丽的气候特征,一“平”字,与全 词画面贴合,显得和谐。“飞花误入 煮茶铛”,写落花轻舞、纷繁多彩的 自然景象。从表现手法上看,“笋 迸”写的是人的视觉感受,“风平”写 人的触觉感受,而“花入”则是人的视 觉感受,从听觉到触觉再到视觉,一 切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和缓、安谧、 奇丽、美妙;而作者又不失时机地在 花入茶铛(温茶的器具)句中嵌入一 个“误”字,不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在 平和的午风中,落花自由自在、漫然飞 舞的奇妙景观,而且还极为含蓄的传 达出了一种静观自然化机的高情雅 致,从而使得物我同一,情景交融。陶 渊明《饮酒》诗所谓“此中有真意,欲 辨已忘言”,大概指的正是这种情况。 “翛然相对清如水,坐听林间春鸟 鸣。”“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的样子; “清如水”,指心境脱尽尘 俗,如水一般清静。是呵,景如此之 美,情如此之纯,两位友人相对而坐, 还有什么多余的话好说呢?在那林间 春鸟的声声 叫中,他们似已得到了 心理的净化和情趣的提升。
此词写景叙事,纯用寻常语言和 白描手法,而又不乏工整的对仗,于 工整中复见流利。其意境之清新、明 朗,格调之轻松、洒脱,在在给人一 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