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栾月!杨柳乍如 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松花 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帝 已平定了三蕃之乱,便东出山海关, 至清朝的发祥地巡视,并祭祀长白山, 纳兰性德以侍卫随行,时年二十八 岁。此词写对妻子的怀念,有“两桨 松花隔”语,可知是在松花江时作。
“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 栾月! ”劈头就是深重的悲叹,奇崛 警拔,使人动心。“团栾”意同团 圆。这两句是作者望着圆月而生的叹 惋,不是一般的议论。圆月本来象征 着亲人团聚。此刻月圆如轮,作者同 妻子却天各一方,怎不叫人伤情! 这 是用圆月反衬人的凄凉心情。一年本 来没有几次团圆之月,辜负一回就少 一回,怎不叫人悔恨! 自己同妻子本 来没有多少团聚一起共同赏月的机 会,为什么却要这样轻易地同她离别 呢?这里的“轻离别”与白居易《琵 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含义不同。 用“何事”作反诘语,可以加重悲叹 的语气,加重写出别离之恨。望月自 然会想起故园,三四两句即借杨柳写 对故园、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北地天 寒,故北国杨柳如丝之时,故园早已 三春过尽了,春尽人不归,家中的妻 子,此刻肯定也在思念我吧?这里只 是描写景物,而作者思念妻子并想到 妻子也会思念自己的丰富感情,自然 蕴含在内。“乍”字写出惊异的神 情,表达了辜负故园春色,不能同妻 子共赏大好春光的痛苦心境,用词非 常精当。
下片紧接“春尽”,写江水阻隔, 有家难归。换头两句同上片开头两句 一样,也是即景抒情,是对着松花江 水发出的深重叹恨。“春归”即春尽 之意,下一“归”字指归家。松花江 发源于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天 池,为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是作者此 刻所在之地。江水茫茫,隔断归路, 作者凝望江水,想起过去在家中同妻 子的种种情事,念及此刻两地离居, 心潮起伏,有如寒江之潮,她对妻子 的思念之情,就象悠悠江水一样悠长 不尽。此时杜鹃声声,也在为不得归 去而哀泣,它的悲鸣,就象是作者欲 归不得的悲叹声。杜鹃又称子规鸟, 传说它是蜀望帝所化,鸣声凄厉,如 唤“不如归去”,古诗词中常用作思 归或催人归家之词。此词亦以鸟喻人, 以啼鹃之恨喻作者之恨。
此词借圆月、春柳、江水、啼鹃 等景物,把思念妻子的感情烘托、渲 染得深浓无比,以景寓情的手法的运 用,已臻绝致。词中多用悲叹语,感 情强烈,读之令人凄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