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韵类·促节之回荡的宋词赏析

2023-01-10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声韵类·促节之回荡的宋词赏析

【依据】曼声之回荡法,如引吭高歌,其气外舒; 促节之回荡法,如暗中啜泣,其声内咽。此其所以异也。然而音节虽不同,其回荡之能力则一。可作促节模范者,当推李清照之 《声声慢》。(梁启勋 《词学》下编)

【词例】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梁启超在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把回荡的表情法分为曼声之回荡和促节之回荡两种。曼声之回荡,音节徐纡舒慢,属长言永叹型,多用以表现亢进的大气磅礴的感情,如苏东坡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促节之回荡,音节细碎急促,属繁絃急管型,多用以表现内咽的悒郁凄苦的感情。梁启勋 《词学》 认为李清照之 《声声慢》 堪称促节回荡之模范。

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此时,女真族已入主中原,大宋只存半壁江山。在国破南迁中,李清照个人又遭亡夫之痛,她无子无女,在漂泊流离中,块然独处,茕独凄惶,饱受愁苦的煎熬。词便抒写自己在这种度日如年的日子里,从早到晚的实感。词人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特别是因痛失爱侣、孑然无依的凄凉、孤独、悲苦之情,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让人读来只觉回肠荡气、魂悸魄动。其所以能取得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在艺术手段上,除了 (上片) 借秋风、飞雁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清,(下片) 借秋雨和黄花渲染自己的悲愁和痛苦外,与善于选用在声韵上易于造成促节效果的字词,也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一、大量选取舌齿两音的字来造成促节效果。李清照十分重视词的协律性和声韵上的表达效果。其作 《词论》 云词 “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她也总是能自觉地把这种理论主张贯彻到创作实践中去。一般地说,字音开口度愈大者则愈易于表现昂扬之情; 相反,音阻愈大者愈适于表达幽咽凄婉之情。《声声慢》 全词九十七个字,其中,觅、冷、清、凄、戚、息、敌、急等音阻较大的舌齿两声者竟占了五十七个。这不能不说是精于音律的词人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声吻,来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悒郁惝恍的心绪。尤其是结尾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段,舌齿音交加重叠,造成一种极强的哽咽吞吐的促节效果。如果没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极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是办不到的。

二、用入声韵来造成促节效果。词人创作,一般是因情选词,按词定韵,不是先确定了韵再考虑内容 (限韵唱和之作除外)。但韵脚的选择,对诗词情调的形成,作用不小。一般说来,平声韵切于慷慨之意,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仄声韵中之入声韵,因其声短急促,最宜于造成促节之效果。《声声慢》 中用觅、戚、息、急、摘、得等入声字作韵脚,这些韵字又多为齿音,读来如石下流泉般啜泣,风中虫鸣样呜咽。所以,梁启超说 “此词最得 ‘咽’ 字诀”(梁令娴 《艺蘅馆词选》),“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

三、用双声叠韵字加强促节效果。以双声叠韵字抒情写意,能传达出内在感情的节奏,加重感情的浓度,显示出人物的情貌状态。《声声慢》 中运用了大量的双声叠韵字,如 “黄花”、“黄昏”、“点滴”是双声,“暖寒”、“盏淡”、“得黑”是叠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等叠字,既同声母又同韵母,属双声叠韵,这些双声叠韵字的成功运用,描画出词人寻觅无着、哀婉凄绝的神情意态,传达出词人欲哭还哽,欲泪还难的内心酸楚。以舌齿音叠字来抒写这种愁苦和凄楚,音节短促,在声韵上也给人一种吞声饮泣的感觉。前人对此词开篇连下十四个叠字,议论纷纷,啧啧称赏,但都不外乎赞许这些叠字造语新颖,达意深邃,超乎寻常运笔,而又自然妥贴; 殊不知它们还在声韵上,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词人哽咽啜泣的情状,增强了全词整体上所具有的促节效果。可见,李清照的炉锤功夫,在于使言、声、情三者和谐地统一起来。

诚然,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取决于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与语言的义、声、节奏更是关系至密。诗人词人在遣词造句、推敲语言时,不仅求言能逮意,还要求音能助意。语言的声韵,除了自身的表意作用,还能构成声韵美,更好地为达意服务。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不仅从语言意念上去体验其内容,也要从声韵节律上去吟味其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