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张先以词名世,曾以“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等词句,被称为“三影郎中”或“张三影”。他善于细腻地观察、敏锐地捕捉一时景物,抒写一刹那间的感受,词句清新明丽,表现了一定的艺术技巧。张先在艺术技巧上的这些特点,在本诗中也比较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本诗描写雨后秋溪的独特景致,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地独特的情致。诗的开头从大处入手,气势宏大。一场秋雨刚刚过去,寰宇之中风和气清,天光水色浑成一片,天上地下融为一体。被秋雨洗刷过的屋宇门庭,显得格外明净、宁静;几座院落,临溪而立,屋基与溪水相平,又无一波微浪,仿佛平卧在宽阔的水面上,别有一番风致,更显出一副静谧情态。明澈的溪水中,山影倒映,煞是清晰。忽见微风吹起,浮萍上的水珠破处,山影摇曳晃动。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所写的“那榆树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景致,与此颇相似。诗人观察事物细致入微,于此可见。接着说,水草由于小艇的归航而发出细微的声响。这细微的声响也被诗人听到了。象王维在《山居秋暝》里所写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那样,这是以动写静,由此足见环境的极度幽静。颔联从小处着笔,写一见一听,一动一静,细致入微。但始终扣住“静”、“影”二字做文章,极写雨后秋溪的明丽静幽,表现了诗人宁静澹泊的心志。
接着诗人宕开一笔,写“入郭僧寻尘里去”,反衬出眼前这无相院是离尘脱俗的去处; “过桥人似鉴中行”,刻画雨后西溪的洁净如镜,此处不仅是远隔尘俗,更是洁净无比;清澈的溪水不仅能照彻人影,也能窥视人们的内心——心平似镜。“过桥人”的镜头乃是诗人从水中观察所得,系水中之影。可见颈联仍然是扣住了“静”、“影”二字来写的。
尾联收结比较巧妙。“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点出了秋天的时序和雨后西溪的特定场景,也是独特的雨后秋溪景致的所由出。“莫放修芦碍月生”,意谓秋雨过后,芦苇定会恣意生长,但诗人说,切莫让那些芦苇过分地长高,妨碍人们领略深溪月影的妙趣——仍然扣住“影”字。这一方面点明了是在傍晚时分,同时也隐隐透露出诗人恬淡的心境和高洁的情怀。
张子野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耳。《湖州西溪》云: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与余和诗云: “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胡蝶为春忙。”若此之类,皆可以追配古人。而世俗但称其歌词。昔周昉画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周昉士女,皆所谓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欤?元祐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苏轼《题张子野诗集后》)
张子野《湖州西溪》诗: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上句佳,却似词,下句不佳,尚是诗,个中消息当参。(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
子野词家,诗可与晚唐人争席。(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一)
-
《三衢道中》(曾几)
[2019-05-13]
-
《东马塍》(朱淑真)
[2019-05-13]
-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2019-05-13]
-
《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严羽)
[2019-05-13]
-
《临平道中》(道潜)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