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家》(黄庭坚)

2022-09-25 可可诗词网-宋诗评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黄庭坚

络纬声转急,田车寒不运。

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

舍旁旧佣保,少换老欲尽。

宰木郁苍苍,田园变畦畛。

招延屈父党,劳问走婚亲。

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

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

夜阑风陨霜,干叶落成阵。

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

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龀。

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

元丰六年(1083)十二月,黄庭坚由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调任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商和县境)的监镇官。他前往德平赴任时,顺路回家探亲,在家中写了这首诗。诗写途经家乡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游子回乡的复杂心情。

一、二句写节候。“络纬”,蟋蟀; “田车”,水车。二句通过写蟋蟀鸣声急促,水车停止运转,表明回家已是十二月的冬天。“儿时”两句,写岁月流逝之速和离家时间之久。“上与云雨近”是夸张的写法,儿时手种的弱柳,如今已高耸入云。它唤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暗隐着年华不留、人生易老的惋惜心情。“舍旁”两句写新老交替,人事变迁。“舍旁”,左邻右舍; “佣保”,雇工。四邻旧时的雇工,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年老的已经所剩无几。“宰木”,坟上的树木。“畦畛”,田间的界道。坟上的树木郁郁苍苍,昔日的田园变成畦畛。这两句表明,诗人离家之后,故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乡人已经离开人世。以上六句,从三个不同的侧面,层次分明地写出离家后故乡的种种变化,充满了人世沧桑,不胜今昔之感。九、十两句写亲友存问。“招延”,邀请; “父党”,父系亲属; “劳问”,慰问; “婚亲”,有婚姻关系的亲戚。这两句说,自己让宗族邀去作客,是让他们受了委屈;为了慰问久客归来的自己,使亲友们奔走劳累。“归来”四句,紧承“招延”两句诗意而发喟叹。自己回到家乡,倒反而象是他乡来的客人,看到自己的身影,真有点觉得可笑,心里很不是滋味。十多年的仕宦生涯,行踪飘忽不定,恰如水上浮萍,而纷乱复杂的世事,更使自己熬白了两鬓青丝。此时的诗人正当三十八岁的盛年,但他已预感到仕途的险恶,不禁发出了深沉的慨叹。“夜阑”,夜深; “陨霜”,降霜。夜深风寒,霜降叶落,自然界的景象与“雪侵鬓”相映衬,“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耐人寻味。“灯花”二句,写回家后的喜悦心情。一句向灯花发问,一句代灯花回答。这里不说“何故结”而说“何故喜”,是将灯花拟人化,说明灯花也为诗人的归来而欣喜。“亲年”两句,意思是说,父母衰老,已届喜惧之年,儿女尚幼,正值换牙之时。《论语·里仁》: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毁龀”,儿童换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父母、子女的真挚关切,虽然用典,但并无晦涩难懂之处。最后两句,设想离家之后,梦魂仍将留在家里。“三百里”非实指,形容离家之远。意谓如果泊船处距家有三百里之遥,自己的梦魂连一寸远也不会离开。言外之意是,自己不管走到哪里,心思都是想着家里的。以“三百里”之远和“一寸”之近相映衬,既形象鲜明,又对比强烈。

全诗写了八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看似不相联属,很象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镜头一下子转换,场面上立即改变,但其中并非没有内在的联系,因为诗中所写不外乎是回乡游子的见闻和感受,它就象一根红线把各段的内容贯穿了起来。方东树说: “山谷之妙,起无端,接无端,大笔如椽,转折如龙虎,扫弃一切,独提精要之语。每每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联属,非寻常意计所及。”(《昭昧詹言》)这首诗,很能体现这个特点。其次,诗中遣词造句,显得生新瘦硬,别有韵味。例如“田车寒不运”一句,“寒”是极平常的字,但这里的“寒”并非寒冷而是“闲着”的意思,这样用“寒”,诗词中极为少见,因而给人以生僻新警之感。此外,在用典方面,也别具匠心。例如,“宰木郁苍苍”一句,“宰木”出自《公羊传·僖公二十三年》“宰上之木拱矣”,“郁苍苍”用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山树郁苍苍”,诗人熔两典于一炉,“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浑厚”,又能将事化为己有,“若胸臆语”,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字字矜炼,佳处如食甘榄,味美于回。(高步瀛《唐宋诗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