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贺新郎》

2019-05-21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精品译注 https://www.kekeshici.com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何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释】 ①茂嘉:即辛茂嘉,是作者的族弟,这时因事被贬官桂林。《离骚补注》:宋人洪兴祖所著。②“苦恨”句:芳菲:代指各种香花。这句语本《广韵》:“鹈鴂,……春分鸣则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③“马上”二句:用汉代王昭君出塞远嫁匈奴事。晋·石崇《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明君即昭君。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后退居之所。这里后一句承前一句意,说王昭君从冷宫出来,辞别汉家宫阙,北上去匈奴。④“看燕燕”二句:《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汉代毛苌传云:“《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 ⑤“将军”三句:将军指汉代李陵,李陵多次与匈奴作战,但最后一次战败投降了匈奴,所以说“身名裂”。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辛词化用其句。⑥“易水”三句:用荆轲辞燕入秦刺秦王事。《史记·荆轲传》:“久之,……(荆轲)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⑦还知:倘若知道。如许:这么多。

【译文】 在高高的绿树上,鹈鴂的哀叫一阵比一阵强烈。更使人难以忍受的是,鹧鸪声刚刚停住,杜鹃又叫得悲悲切切!春天在鸟叫声中一去不回难寻找,纵然万般怨恨也挡不住百花凋谢。可是这春天归去的伤心情景,远远抵不上人间的生离死别。当初王昭君在马上弹着琵琶,向关塞望去,前途一片昏黑。她想起乘上翠羽车辞别汉宫的情景,更感到心绪万分恶劣。远的还有,春秋时卫国庄姜夫人看着双飞的燕子,泪流如雨地远送辞家去国的归妾。

李陵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一旦投降敌人,弄得身败名裂。他伤心地回头来看与苏武同游的地方,从此相隔万里,与老友永远分别。最悲壮的分别还要数荆轲离开燕国,那时西风萧萧,易水上寒气凛冽。太子丹和众宾客白衣白帽来送行,饯别的筵席上就象蒙上一片白雪。壮士们和着乐器歌唱,悲歌未完,满座都已呜呜咽咽。啼鸟啊,你们如果懂得人间有这么多恨事,想来你们哭叫出来的将不是眼泪而是血!茂嘉弟你就这样走了,有谁来和我一道饮酒赏明月?

【集评】 宋·陈模:“此词尽集许多怨事,全与太白《拟恨赋》手段相似。”(《怀古录》卷中)

明·卓人月、徐士俊:“稼轩尝以辛字为题,自写辛苦之致。此篇字字露辛露酸,烟溃霭聚,尤难为怀。”(《古今词统》卷十六)

清·刘体仁:“稼轩‘杯,汝前来”,《毛颖传》也。‘谁共我,醉明月,’《恨赋》也。皆非词家本色。” (《七颂堂词绎》)

清·许昂霄:“上三项说妇人,此二项言男子。中间不叙正位,却罗列古人许多离别,如读文通《别赋》,亦创格也。悲壮。”(《词综偶评》)

清·张惠言:“茂嘉盖以罪谪徙,故有是言”。(《词选》)

清·周济:“上片:北都旧恨。下片:南渡新恨。”(《宋四家词选》)

清·陈廷焯:“稼轩词,自以《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一篇为冠。沈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白雨斋词话》卷一)

近代·王国维:“稼轩《贺新郎》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人间词话》)

近代·梁启超:“《贺新郎》调以第四韵之单句为全首筋节,如此句最可 学。”(《艺蘅馆词选》丙卷引)

现代·张伯驹:“辛稼轩《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一阕,先从听啼鴂说起,又听到杜鹃、鹧鸪,直到春归无啼处,芳菲都歇。而忽一转到算未人间离别,真是笔力扛鼎。到此已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后面甚难接下。然突写出琵琶、马上、河梁、万里、易水、衣冠,后又归到啼鸟,以离别作结,章法奇绝。必是意有所触,情有所激,如骨鲠在喉,不能不吐 ,遂脱口而出, 随笔而下,奔放淋漓。刘公勇云:‘与《恨赋》相似,非词家本色。’尚未为知者。岳珂《桯史》云,曾指摘稼轩词之失,稼轩乃自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未竟。此词绝非数十易而与剪红刻翠雕辞饰句者比也。”(《丛碧词话》)

【总案】 此词仿前人作《恨赋》、《拟恨赋》的手段,集许多怨事以寄寓自己的情怀。理解全词内容的关键,是那些古代英雄美人离别之恨的典故。这些古代传说都不是讲私人伤离恨别,而是记述人生头等大恨的辞家去国的动人故事。作者选取它们来编织这首送别词,这便意味着此词远不止于倾诉弟兄私情,而是抒写政治上的悲愤。上片三典,使人联想到北宋覆灭,徽钦二帝及三宫六院美人被掳北行的现实,作者之意似在于悼北宋之亡和暴露妥协政策之恶果;下片二典之诀绝情调和慷慨内容,则使人联想到南宋义士抗金的英勇行为,似是借古代英雄(苏武、荆轲)寄寓爱国深情。周济的评语是有一定道理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