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禹锡《潇湘神·湘水流》
(唐)刘禹锡
潇湘神·湘水流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湖南省的湘水,在零陵县西合潇水,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疑,是为零陵。他的爱妃娥皇、女英追至,投湘水自尽,为湘水之神。此调一作《清湘词》。“斑竹”,又名湘妃竹。传说娥皇、女英哭舜,泪洒于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斑竹。
这是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贬官朗州(今湖南常德)时,为祭祀湘水之神而写的祭神曲。同屈原的《九歌》类似,这两首令词也具有鲜明的湘中地方色彩和民歌情调,在旷远幽渺的气氛中,为湘灵谱写内心的怨慕忧伤。第一首写二妃魂归湘水,至今景物凄迷,香草零落,留下无穷幽恨。第二首写二妃思慕帝舜,泪洒斑竹,清夜弹瑟,寄托哀思,是一曲恋人的心之哀歌。“楚客”二句,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化出,设想清寒的月夜,在茫茫的潇湘水面上传来湘灵充满了离情怨思的瑶瑟之声,其景其情,清绝凄绝,比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诗要写得哀感真切,或许词人正借此抒发自己遭遇不幸的哀伤。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这个词调当是相当凄苦的。
中唐词体初立,虽依曲拍为句,大都仍保持五言或七言句式,形同绝句而稍作变化。像《潇湘神》这类作品,有人归之于诗,有人归之于词,常无确定的界限。但从齐言到长短句有个发展过程。中唐诗人以其熟悉的七绝风调尝试作词,因而出现初期词体的上述特点。
-
(清)孙廷璋《卜算子·又是夕阳边》原文鉴赏
[2019-05-14]
-
(宋)辛弃疾《卜算子·漫兴》赏析
[2019-05-13]
-
(宋)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句吊贾傅》原文赏析
[2019-05-13]
-
(明)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原文赏析
[2019-05-13]
-
(清)吴兰修《卜算子·绿剪一窗烟》初秋月夜吟赏之作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