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宋)淮上女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淮上女,是南宋时淮河下游一位民间才女,姓名不传。金人元好问在《续夷坚志》里的“泗州题壁词”条中记载:“兴定末,四都尉南征,军士掠淮上良家女北归,有题《木兰花》词逆旅间云云。”所谓《木兰花》,即指这首《减字木兰花》而言。“兴定”为金国年号,“兴定末”指公元1220到1222年这一段时间。这时,北方的蒙古族日益强大,金人被迫南迁,为挽救其国力衰弱之颓势,不断派兵南下攻宋。金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许多良家女子被掳掠蹂躏,淮上女就是这千千万万个受害者其中之一。她被掳北行,在泗州旅舍的墙壁上题写了这首伤乱离、抒悲愤的《减字木兰花》。篇幅虽短,却有似于蔡琰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充满了国破家亡之痛、生死乱离之恨。
上阕四句,两句说山,两句说水,文字上、含义上都形成了巧妙的扇面对(即隔句对);若把一二句看作上联,三四句看作下联,除了第一字“淮”字相重外,又是一副典型的工对。“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作者回望家乡,看到的是隐隐约约、一片迷濛的淮地之山,那一望无垠、云遮雾罩的淮山,千峰万岭,一座座都饱含着对残暴敌人的无穷仇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那悠悠流逝的淮地之水,烟波万顷,浩淼无际,到处都满贮着被蹂躏受摧残的民众无比的愤怒和怨愁。这是把人的主观感情注之于山水景物之中,借山水之形,表人之感情。作者心中的国仇家恨、重重怨愤,正如那望不尽、数不清的千里云峰、万顷烟波一样,教人如何承受得起!
下阕把山水、愁恨总起来说:“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宋代的泗州,治所在今江苏盱眙附近,在作者家乡之西。作者无限留恋自己可爱的家乡,被掳的路上,一步一回头。但渐行渐远,她回首东望故园的泪眼,被那千山万水遮得迷迷茫茫,模糊不清,望不见家乡、看不见亲人。这新愁旧恨,重重叠叠,压在心头,无处倾诉。她泪眼朦胧,对着暮春之景,哀叹自己的不幸遭遇,痛惜家乡的大地河山,“有泪无言对晚春”。这句结尾,意味深长,“无言”之中,满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敌人的极端仇恨。
这首小令,感情深沉真挚,语言非常通俗晓畅,富于民歌风味。
-
(清)孙廷璋《卜算子·又是夕阳边》原文鉴赏
[2019-05-14]
-
(宋)辛弃疾《卜算子·漫兴》赏析
[2019-05-13]
-
(宋)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句吊贾傅》原文赏析
[2019-05-13]
-
(明)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原文赏析
[2019-05-13]
-
(清)吴兰修《卜算子·绿剪一窗烟》初秋月夜吟赏之作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