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原文赏析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唐宋元小令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金)刘迎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金源词风,爽朗疏快,自成格调。然而,刘迎词则比较接近北宋婉约词。清贺裳《皱水轩词筌》就曾拿这首词与北宋谢无逸的《南柯子》对比,得出“才人之见,殆无分于南北”的结论。

这首词抒写了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它从别后相思写起:“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或许当初分手时,伊人曾折柳送别。杨柳依依,相思绵绵。分手虽久,离恨依然萦系于柳枝。古诗中,杨柳与离别总是紧紧连接在一起。词人时常追忆的,就是这样一组特定的景物,隐藏其中的是特定的情感。白日备尝相思之苦,夜晚更是魂牵梦绕。“梨花一枝春带雨”,梦中出现的总是泪眼模糊的伊人形象。两情相悦,曾有过多少欢乐,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离别时的“无语凝咽”。这句还与换头的推想相照应。紧接着词笔向前逆溯,回忆起相聚的甜蜜。“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青衫”,作者自指。唐以来,文官品级低微著青色官服。“章台”,代称妓院。词人苦苦思恋的原来是一位青楼女子。当年相会,风流旖旎,恩爱不尽。及至深夜,策马踏月归去,玉鞭横斜。千种风情,回味无穷,一幕幕都深深地刻在词人心中。每回相思,它们都会清晰地浮现。这是前两句“离恨”的根源。

换头将镜头推向伊人:“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并不是词人在单相思,别后伊人也是日夕以泪洗面。每回对镜自怜,形影孤单。无心梳妆打扮,终日泪流,浸湿两袖。一腔思恋,只能寄慰于当年词人醉后的墙上题墨。睹物思人,格外珍惜,特别用碧纱将“醉墨”笼罩起来。末二句点明上面种种回忆都是两人重逢时的倾诉:“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原来这是久别重逢,互道衷肠。上片是词人的诉说,换片是伊人的倾吐。往事历历,千言万语,词人选择了这几组典型的情事入词,概括了相爱、相别、相思的全过程。言不尽意,寄情弦索,伊人又象当年一样,为词人弹起了琵琶。美妙熟悉的乐声中,静静相对,脉脉含情,所有的情思都随着乐声而升华了。

全词婉娈多情、缠绵悱恻,确实有北宋婉约词风味。具体地说,它深受晏几道词影响。结句从小晏《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化出,结构则近似小晏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词追忆相聚,诉说相思,惊喜重逢;此词则先诉相思,后忆相聚,最后也是惊喜重逢。这种倒叙的结构颇能获得意外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