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虞集《浣溪沙·次韵礼院孟子周佥院秋夜二叠》赏析

2024-10-24 可可诗词网-唐宋元小令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元)虞集

次韵礼院孟子周佥院《秋夜曲》二叠(其二)

天阔秋高初夜长。浮尘消尽雾苍茫。澄澄孤月转危墙。金井有声唯坠露,玉阶无色乍疑霜。不闻人语只吟螀。

 

孟子周是词人的好友,时任礼院佥院。礼院,即太常礼仪院,据《元史·百官志》,礼院设佥院二人,级别为从三品。孟子周作《秋夜曲》,词人依原词之韵的次序而和作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词写秋夜,一开始就将读者带入一个极目万里,天高气清的境界。“天阔秋高”,传神地表现了元大都(今北京)秋天傍晚的高远空阔,令人为之心旷神怡。“初夜长”,交待时间,入秋以后,夜晚开始逐渐变长。“浮尘消尽雾苍茫”,承上写夜景。白天因行人奔竞而扬起的尘土终于在此时消失殆尽,令人心神俱清,可环视四周,又被旷远无际的雾气所笼罩。“雾苍茫”,既交待了夜的渐深,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空虚寂寞的心情。其后一轮明月的冉冉升起则使这种心情更为明显,明亮洁白的圆月徘徊在高高的城墙之上,照耀大地,一片澄澈。然而明月虽好,却孤独无伴,不免美中不足。这不正如同自己的处境吗?据《元史》本传,虞集折节下士,在朝不附权贵,常“从容讽谏,冀有感悟”,“论荐人才,必先器识”,虽“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因而得罪了蒙古贵族,受到排挤,并曾被迫谢病罢归。一“孤”字,景中见情,是词人不见容于当世的孤寂心情的反映。

下片“金井有声唯坠露,玉阶无色乍疑霜”二句,分别从两个方面写。前一句写听觉:井栏上露点坠地滴答有声。露滴声本极细微,而词人却能闻之,这一方面表现了他此时心境之淡泊,另一方面更反衬了夜的寂静。次句写视觉:晶莹的玉石台阶笼罩在溶溶月光之中,洁白明亮,犹如蒙上一层秋霜。二句皆扣紧“秋夜”。结句“不闻人语只吟螀”,螀,即寒蝉。一片寂静之中不时又传来断续的寒蝉的鸣声,与过片相呼应,更进一步反衬夜的静谧,与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句,异曲同工。另一方面,寒蝉鸣声凄切,引人伤感,又与上片“孤月”相照应,隐晦曲折地表现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词人《自赞》云:“俯手若状,非有伤于其内也;泊乎若休,无所待乎其外也。”本词所表现的淡泊宁静而又孤独寂寞的境界,正见出他俯手若状,泊乎若休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