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山东道中见吴门女史题壁诗,辞特凄惋,书后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唐宋元小令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清)张祖同

山东道中见吴门女史题壁诗,辞特凄婉,书后。

山上蘼芜山下路,飘泊如花,没个相逢处。小字银钩书缕缕,署名薄命吴门女。应向苏台台畔住,莫是蛾眉,又被秋娘妒?欲种相思千万树,天涯何处无飞絮?

 

清代三百年,是中国妇女文学极盛的时代,才媛淑女,骈萼连珠,从古女作家之众,无逾此时。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自序》谓“清代妇人之集,超轶前代,数逾三千。”有作品传世而不足以成集者,更无法计算。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生活视野的窄小,她们中只出了有数的一些戏曲家和小说家,极大多数都是女诗人或词人,她们借诗词的形式咏唱自己的命运、生活中的美和种种感受。

作者这首《蝶恋花》,写的正是一位无名女诗人的生活悲剧。

词的小序告诉我们:词人途径山东,于某地粉墙上见到一位吴门(今江苏苏州)女子的诗,辞句凄凉哀怨,引起他深深的同情,因而当场填了这首词,并将它题写在她诗的后面。

词的上片头三句,写这位女子原有丈夫,然而她却遭到了遗弃,一如汉乐府《上山采蘼芜》中著名的女主人公。蘼芜,是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作香料,古人相信它可以使妇女多子。然而,“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那对夫妻尚有相遇的机会,并且作了一番谈话,而吴门女子却宛如离枝花瓣,飘泊无依,从故乡吴门流落到了千里以外的山东。《上山采蘼芜》通过弃妇与故夫的对话,写出了故夫念旧的感情,他承认弃妇无论是容貌还是纺织的巧艺都远胜过“新人”。而从采集蘼芜这一点上,又隐约透露出“故人”即前妻或许是因为没有生子才遭致被夫家休弃的命运。他们相逢的地点在下山的路上,自然仍在家乡,相比这下,吴门女子则是更为不幸,她是在飘泊的途中写了这题壁诗。其遭际,不能不使我们想起《焦仲卿妻》中的女主人公、唐琬、清代大学者汪中的原配等一系列妇女的命运。她们或因无子,或因姑恶,但一样都是旧传统、旧制度的牺牲品,虽丈夫也保护不了她们。

后两句写墙上的题诗。“银钩”言其笔划清劲秀美;“缕缕”言其诗行连绵不绝。能诗而又工书,可见她具有很好的天赋与文化修养。以一女子,而向社会倾诉,又不愿写出真姓名,足见其心中的悲愤。上片末句写她自署“薄命吴门女”(原署当是“吴门薄命女”),可作者在小序中却郑重地称她为“吴门女史”,“女史”是旧时代对能写作诗文的女性的称呼,这里也表现了词作者对这位无从识面的女诗人的无限珍惜之情。

过片“应向苏台台畔住”,苏台即姑苏台,也称姑胥,范成大《吴郡志》卷八:“姑苏台,在姑苏山。《旧图经》云,在吴县西三十里。”“《吴地记》云……阖闾十年筑,经五年始成。高三百丈,望见三百里,造曲路以登临。吴王春夏游姑苏台,秋冬游馆娃宫。”“夫差复高而饰之。越伐吴,焚之。”这是一位一向生活在明丽繁华、富于艺术气氛的江南之地的才女。紧接着,猜测她被弃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她不仅多才艺、富感情,而且容颜美丽,这才遭到了妒嫉谗害,因而落到了这般悲惨的命运呢?蛾眉,以女子眉毛的细长弯曲,代指美好的容貌。这里,词人活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妆成每被秋娘妒”。秋娘,为唐时教坊中著名的乐妓,“秋娘妒”原用以反衬弹琵琶女子青年时的美丽,自白氏诗出,“秋娘”成了女子妒人的典实。可是“吴门女”若是一位主妇,又有谁来妒她?作者此处含蓄地暗示:这位薄命的女子完全可能是因身为侧室,即为人之妾,而遭到大妇的“妒”和迫逐,这才被逼与丈夫分离的。妾在封建社会,多由官僚富人用金钱买来,地位仅高婢仆一筹,既不可能自择所事之主,更无人身的自由,倘丈夫不能庇护,遭受大妇凌虐以致逐卖出门,实为常有之事。至于她为什么从吴门而到山东,是被卖,还是随人别嫁?作者也无从得知。因此,下片二、三两句仅是悬拟之词,怜悯深情,写来委宛曲折,使人潸然泪堕。

最后两句深深寄托了词人的感慨。他以韩朋(一作凭)夫妇因受恶势力迫害,双双而死,在他们的坟上长出两棵梓树,根交于下,枝连其上,时有鸟如鸳鸯栖于树上,朝暮悲鸣,人称“相思树”的故事(见《搜神记》),来倾诉他对这不幸女子的倾慕与同情,可是遍天下又有多少这样命运的女性!虽栽种千万“相思树”也不是寄悲思于万一。一个“欲”字表达了词人补天乏术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以问句为全词作结,更显得意味悠长,深情绵邈。

这首词作虽系小令,内蕴却十分深厚,仁者用心,溢于言外,虽写一女子,可以见大千。三处用典,不见痕迹,略无凝滞,更增加了全词浓郁的悲剧气氛。

作者论词之语曰:“托兴微眇,寄怀忠爱,意内言外,耐人泳思,先民正则也。”正合于常州词派之旨。他一生专一为词,现存《湘雨楼词》,收词六百余首,编为五卷。前人论其诗,谓“归宿老杜,旁兼韩苏”,当代彭靖教授评其词曰“《湘雨楼词》大抵从碧山(王沂孙)入而清真(周邦彦)出。其间亦不无稼轩、草窗、玉田诸人的影响。集中访胜、吊古、咏物之作,皆以清真为宗,而寄慨、抒怀、托志,曲达而兼直抒,于曲达处见深细,于直抒处见壮浪”,并说“张祖同视之并世大家实无多让”,可见雨珊词作品内容风格多样化并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这篇词作可算是“曲达处见深细”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