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旅德随感录》

    人是不应该总囿于一地的,有机会有可能到外地、外国去转一转,哪怕是走马观花,也会大开眼界,大通思路的。......

  • 《去老舍茶馆》

    在北京的时期很短,却由不得地想起了老舍,想起他为什么沉潭,想起了他的《茶馆》。 于是就朝前门外大栅栏......

  • 《在陈嘉庚先生墓前的沉思》

    海风猎猎,海浪滔滔,陈先生!我,一个从少年时代就景仰您、爱戴您、矢志追寻您的足迹的人,到闽海之滨这块......

  • 《如期而归》

    对于黄昏,我一直是心怀感恩的。 深秋的落叶纷纷摇曳,弥漫着成熟后的安坦和怀念。黄昏的温意透过零乱的树......

  • 《我和单车》

    单车是广东人的叫法,华北和华东分别叫脚踏车和自行车,这后两种称呼其实都不大高明:“脚踏车”太实,难以......

  • 《“礼失求诸野”》

    旧京澡堂业、修脚业祖师爷调查记 拙著《中国行业神崇拜》是一本考察民间三百六十行的信仰,即行业神崇拜的......

  • 《“随笔”随谈》

    刘锡庆 1 “随笔”这种散文文体,若楞要翻检“老祖宗”的箱底,说是“古已有之”,当然也未尝不可。洪迈的......

  • 《什么是小品文》

    李素伯 一、小品文的意义 “小品文”是散文里比较简短而有特殊情趣和风致的一种。在中国向来作为正宗发达着......

  • 《《革命军》序》

    蜀邹容为《革命军》 ① 方二万言,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 ② ,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不......

  • 《论吃饭》

    我们有自古流传的两句话:一是“衣食足则知荣辱”,见于《管子》《牧民》篇,一是“民以食为天”,是汉朝郦......

  • 《与佩弦》

    每回写信去,总问几时来上海,觉得有许多的话要向你细谈。你来了,一遇于菜馆,再见于郑家,三是你来我家,......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

  • 《忆韦素园君》

    我也还有记忆的,但是,零落得很。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

  • 《死》

    当印造凯绥·珂勒惠支(KaetheKollwitz)所作版画的选集时,曾请史沫德黎(A.Smedley)女士做一篇序。自以为这......

  • 《云南看云》

    云南因云而得名。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却只能从它变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