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宜陵秋水庵与澹公》
小泊宜陵岸,萧条秋水庵。
钟声高树肃,香影暮烟涵。
过雨门前稻,流泉屋后潭。
劳劳留我坐,去路热难堪。
首联是说作者于行旅途中系船少驻宜陵之岸,不访亲朋好友,而利用行船暂时靠岸的些许时间,径直来到闹中取静的秋水庵,可见其远避尘寰的淡泊之心。此联仅“萧条”二字,就将读者从纷杂喧闹的世界引入一个宁静幽雅的境地,已充满了禅意。也为以下几联作了铺垫。
第二联正面描写秋水庵的环境。一声梵钟,反衬出秋水庵周围高耸茂密的树林更加幽静,而庵中袅袅上升的香烟,正融和进夏日的淡雾暮霭之中。这二句用声色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的视听感觉,映衬出这里环境的清静、安谧,把读者进一步引入一个超拔尘世的神妙之境。
当然,诗人作为一个体味禅理至深者,并不会以形象地描画出神奇的自然景色为满足。因为仅仅把诗写得逼真如画,这诗,这境,还都是外在的东西,并没深入到它的内核,所以也算不上是诗作(特别是禅诗)的最高境界。声声梵钟,敲醒了蒙昧众生;缕缕香烟,撩醒了尘世之人。寺院钟声,是在这世外圣境中敲响的,欲解脱者自然能得以开悟; 佛门烟火,又将人的心灵净化,使之消融在无我的境地中。所以,肃穆幽静的秋水庵,及周围烟霭空濛的环境,看似作者信手拈来,但就此淡淡的一笔,就呈现出一个虚无缥缈而奇妙莫测的圣境。若能体味其奥妙,也就是开悟。而这开悟,本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宋人张孝祥形容得好:“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念奴娇·过洞庭》)
第三联与上两联手法略有不同。上两联描状出一个宁静的氛围,此联则表现了一个流动的场景,而又把流动的字眼“过”、“流”与静止的“稻”、“潭”有机结合起来。但这看似写景,却又全非为了写景。很明显,作者是有所寄托的。夏日一场猝不及防的暴雨,往往使农家辛苦培育即将收获的稻谷折腰或倒伏,这不正暗示这位珠玑满腹的大学者所饱经的尘世风雨的打击吗?而看看顺其自然淙淙流淌的山泉,有雨则大,无雨则小,总是潺潺湲湲、无忧无虑地流向深潭。这当然会使历尽风霜的诗人自然觉悟,背境现心,息灭妄念,陶醉于返归自然的乐趣之中。
因此,尾联就毫不掩饰地表明了作者的心迹。“劳劳”: 极度疲劳、辛苦之意。前一“劳”字又可解为慰劳之“劳”。秋水庵与己相知的澹公殷勤地留我坐下,这是我理想的地方。要知尘世上有一班炙手可热的权贵,这漫漫无期的仕途,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呢!
-
《与虞沔州谒藏真上人》
[2019-05-12]
-
《东园》
[2019-05-12]
-
《东坡》
[2019-05-12]
-
《东峰白云院》
[2019-05-12]
-
《东溪》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