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晖上人秋夜独坐山亭有赠》
钟梵经行罢,香床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
宁知人世里,疲病苦攀缘。
此诗大约作于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时陈子昂以继母忧解官居故地。“晖上人”,即大云寺僧圆晖 (参见闻一多 《唐诗大系》)。赞宁《高僧传》称圆晖 “关辅之间声籍甚,精研性相,善达诸宗”。陈子昂与之交游甚深。“独坐山”,在今四川射洪县东30里江中。全诗共分两部分,前六句写晖上人安禅入定,后二句写自己滞于人世。
“钟梵经行罢,香床坐入禅。”首二句描写晖上人的佛事,点明时间。“钟梵”,钟声梵呗。梵呗,佛僧作法事时的赞叹歌咏之声,《表制集》:“时中礼忏,钟梵递亏。”此代指晖上人午后颂经。“经行”,参禅的方式之一,即在一段固定的地方旋绕往来,既可消食,又可养身疗病。《法华经·序品》: “未尝睡眠,经行林中。”此代指晖上人于黄昏时经行。 首句以用典暗示时间的变化,很有新意。次句 “香床坐入禅”,切题中 “秋夜”,描写晖上人静坐安禅的神态。“入禅”,即入定,指闭目静坐、心定于佛,止息各种身心活动,达到一种虚寂的境界。《观无量寿经》下说: “出定入定,恒闻妙法。”前两句以叙事方式阐发禅义,三、四句以写景来渲染禅趣。“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禅院的夜景多么幽静,庭院里杂树丛生,幽阴森森,溪水在石滩上奔泻,响声叮叮。幽静的夜色、幽寂的禅境,置身于这样的境界真令人心魄幽淡,物我皆忘。“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正是由景写人,直接展示晖上人心寂神凝的悟性。“水月”,佛教十喻之一,以水中之月非有非无,了不可执,比喻一切事物皆无实体。《大智度论·初品》:“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此喻指晖上人禅心虚静空寂。“云霞”,形容禅师思如云霞,独行空中,超妙深奥。“玄”,玄妙之心。这两句用佛家常用的譬喻,描绘晖上人秋夜坐禅、妙悟真趣的情形,意象优美,对仗工稳,寓意丰厚。“独”字中蕴含着诗人对晖上人的敬仰,逗起下二句。
“宁知人世里,疲病苦攀缘。”此二句照应 “酬”字,紧承晖上人独悟,表现自己闲居乡里的落寞心理,抒发其对佛界的神往。“攀缘”,佛语。比喻世人凡心不定,驰回于外界事物,如猿攀木枝,忽此忽彼。《维摩经·问疾品》: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 又说: “云何断攀缘? 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在此,诗人痛感自己心情繁杂,为功名利禄奔竞,为仕途坎坷烦恼。末二句通过 “宁知”这一反问,将读者从前六句所描绘的虚寂空无的禅境中引向“人世”,让自己“疲病”的心灵与超妙空无的悟境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表现自己内心的隐痛,那个 “苦”字,不仅是诗人不能出世的迷惘,而且还是他不能在人世中有所作为的苦恼,说禅之中饱含着深厚的人世感叹。全诗以入禅起笔,以世情作结,感情色彩鲜明,结构十分独特。
-
《与虞沔州谒藏真上人》
[2019-05-12]
-
《东园》
[2019-05-12]
-
《东坡》
[2019-05-12]
-
《东峰白云院》
[2019-05-12]
-
《东溪》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