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沙寺,寺有陆希声侍郎读书堂,在颐山上二首

2024-03-25 可可诗词网-古代禅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一龛明灭佛前灯,破裓犹残一两僧。

似说鸿盘读书处,试寻幽伴拄乌藤。

绿笋遗苞半出篱,清溪一曲翠相迷。

古苔称意坏墙满,好鸟尽情深树啼。

这是两首凭吊古迹的诗。陆希声,苏州吴县人,唐末名吏,博学善属文,尤工书法,官至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早年曾隐居于苏州宜兴。颐山在宜兴县东西,为当年陆希声隐居之处。诗人前往游历时,已是一片破败。抚今追昔,他不由生出万千感慨。于是捕捉出那些足以形成鲜明对照的物象着力描写,寓情于景,在强烈的反差中,将内心的落寞与惘怅表达得十分真切。

第一首写寺内气氛,着力突出山寺的破败与萧条。诗人登颐山,游金沙寺,步入山门,扑面而来的是一片极端冷落残破的景象: 佛寺败落,香火不盛,仅存的一座神龛之中,那幽幽的佛灯飘忽不定,似明似灭;寺僧四散,留下的几位僧人也是破裓遮身,穷愁潦倒。裓为长衫下襟,此处泛指僧衣。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心中自然要生出许多疑问,但这孤寂的佛灯和潦倒的寺僧,则似乎已将如烟的往事和人世的沧桑全部告诉他了。“鸿盘”为颐山胜迹,陆希声隐居颐山时所作 《阳羡杂咏》 中,有 《鸿盘》诗说:“落落飞鸿渐始盘,青云起处剩须看。如今天路多绘徼,纵使衔芦去也难。”诗人游寺,目睹前贤遗迹如此败落荒凉,这种沧桑变化还须有人说破么?一个“似说”,便将诗人内心的意绪与山寺的环境气氛完全勾通为一,而一切的感慨也就尽藏在这无言的 “似说” 之中了。这种气氛是令人不快的,于是诗人转向寺外,他扶着藤杖,踽踽独行,企望能在寺外寻得前贤的踪迹。

第二首承上而来,侧重写寺外景观,着力渲染出一种活泼蓬勃的自然生机,来反衬古寺的败落与萧瑟。诗人寻幽寺外,他看到的,首先是 “绿笋遗苞半出篱,清溪一曲翠相迷。”苞即竹根。《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传》云:“苞,本也。”一片翠绿的竹林掩映于清溪两岸,竹根裸露出土外,竹笋则穿篱而出,这正是无人管理而任其自生自灭的结果。这又非三枝两枝的零星竹丛,而是沿着清溪两边的大片野生竹林,青枝翠叶,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迷人眼目。竹,历来是高洁的象征,诗人既引前贤为“幽伴”,那么,这中间除了对陆希声的仰慕之外,自然也有以此自况之意。这景观是迷人的,但同时也反衬出一种荒凉感。而当诗人又在无意中瞥见断壁残垣之上,“古笞称意”,布满墙壁时,心中便再也抹不去那股冷落与凄清感。这时,青树翠幔之中,又不时透出小鸟们无忧无虑的欢唱声,蓬勃的自然生机与冷落荒凉的气氛共同集结于前贤遗址之上,身临其境,诗人能不俯仰慨然,从强烈的反差中深切地体会到那种怅惘与落寞的情绪么?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