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往虎窟山寺》

2019-05-12 可可诗词网-古代禅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鸡鸣动睟驾,柰苑眷晨游。

朱镳陵九达,青盖出层楼。

岁华满芳岫,虹彩被春洲。

葆吹临风远,旌羽映九斿。

乔枝隐修径,曲涧聚轻流。

徘徊花草合,浏亮鸟声道。

金盘响清梵,涌塔应鸣桴。

慧云方靡靡,法水正悠悠。

实归徒荷教,信解愧难酬。

这是一首和梁简文帝的诗。以去虎窟山寺院为线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佛门清寂之境的神往。

作者采用顺序方式,从动身时写起。一、二句交待了行动的时间、人物。“睟”,天名,九天五为睟天。这里的 “睟驾” 代指圣驾。诗人随着圣驾从鸡鸣之时就出发了,由于他们忙于公务,早就期待着越过苑囿,奔向春天的原野。现在有了去寺院的机会,他们的心情自然很迫切。三、四两句表明他们上路之后,穿过许多大道,走出了城中。在四通八达的大道上,在林立的高楼之侧,系着红色嚼子的骏马和装饰华美的銮舆闪现而过,奔向远方。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如画的美景。请看: 一年一度的春花正在怒放,把远近的峰峦装扮成鲜花的世界,芳香扑鼻,沁人心脾。初升的太阳和纷呈异彩的长虹映照着春日的沙洲。这是一组远镜头。再看出游的车队,风吹着挂在竿头的仪仗发出清脆的声音,飘向远空,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旌旗迎风招展。从装饰可以看出主人的高贵豪华,这是帝王之家才有的排场。这是一组特写镜头。“乔枝隐修径,曲涧聚轻流” 两句中,将郁郁葱葱的树木、漫长弯曲的小路, 借一个 “隐”字巧妙连接为一体,乔枝使修径隐没,足见树木之高大茂密; 修径被乔枝遮隐,足见修径之狭窄蜿蜒。汩汩流下的溪水聚集在弯弯曲曲的山涧中,“轻”字写出了水的清澈明净,将视觉转换为感觉,用得新奇。“徘徊”二句说人物行进至此已无路可走,鲜花芳草占满了那本来就细长狭窄的小路,各种鸟儿唱着动听的歌。“徘徊”一举大有深意,一则写出了人物的恋花之情,面对此人间仙境他们留连忘返,不忍匆匆离去; 二则写出了人物的惜花之情,他们不忍心踩上花草,来来回回寻找没有花草的小径;同时也表明这里环境优雅,平时人迹罕至。“遒”字,表明鸟儿之众,声音之清亮。由鸟儿的多再次衬托了环境的寂静。唯有在寂静的原野中才能聚集众多的鸟儿,鸟儿的叫声又使寂静的原野有了生气。

不知不觉之间,诗人已临近了寺院:“金盘响清梵,涌塔应鸣桴。”首先我们听到的是敲响了的做法事用的金盘之音。“梵”原指修行者解脱之后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这里是说金盘悠悠的音响,使人仿佛进入了神圣、肃穆而又清净、寂静的佛教世界。未见其寺,先闻盘音。接下来,作者看到了寺院的塔,也听到了金盘声响之外还有鼓声夹杂其间。一个 “涌”字使境界变活了,仿佛不是有生命的人在走动,而是无生命的塔在自动升高。这一错觉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由远而近,先看见塔顶,逐渐才看见塔身上下的过程。“慧云方靡靡,法水正悠悠”两句中,云靡靡、水悠悠,本是自然界的美景,但当分别冠以 “慧”、“法”之后,就超越了自然景致,进入了佛学意境。“慧云”,即智慧之云。佛教认为如来覆庇一切众生,犹如大云。“法水”,妙法如水之意。妙法能洗净烦恼的尘垢,使人心中了无纤尘。在佛塔脚下,谛听着金盘鸣鼓之声,一刹那间,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具有一种美妙的感触,智慧之云飘荡着,弥漫了他的心田,妙法如水荡漾着,涌进他的胸中。最后两句中,诗人说在刹那间的体验不知是怎么回事,分明觉得心中是明白了,可又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这一句与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子说: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这与禅学单传心印、不立文字是相通的。诗人此刻进入的正是可悟而不可说出的禅悦之境。以这两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字句之外尚可进行遐想的理趣。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高妙的写景手法,他将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音响组合起来,将流动的美和静态的美互相交织,从而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春天的原野,遍地的鲜花,五彩的长虹,还有那高树、小路、曲涧、轻流、宝塔、骏马、华车,又配上了轻快的马蹄声、行进中銮车上的仪仗声、潺潺的流水、婉转的鸟啼、悠扬的金盘声、低沉的鼓声……这一切,使读者好像也成为诗人的同伴,身临其境,目睹其景,耳闻其声。更为高妙的是,在诗人的笔下,自然的美景和禅学的意境水乳交融。禅学认为“真如”是无所不在的,自然界的一切任运自在,“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大自然本身含有妙谛,能给众生以启迪。诗人的描写正是如此,当他目睹到自然的美景,谛听到自然的音响,在恍惚之间便进入了禅学的妙悟之境。大自然的美景能启迪人的玄思,人的玄思与大自然有不解之缘,这首诗真实地表现了这一点。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