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舟中读陶诗(三首选二)》 - 清·龚自珍
清·龚自珍
其一
陶潜诗喜说荆轲, 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 江湖侠骨恐无多。
其二
陶潜酷似卧龙豪, 万古浔阳松菊高。
奠信诗人竞平淡, 二分梁甫一分骚。
〔停云〕陶潜有《停云》四言诗一首,序云:“《停云》,思亲友也。”〔卧龙〕徐庶称赞诸葛亮为卧龙。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浔阳〕郡名,陶潜的故乡。陶潜《归去米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梁甫〕指诸葛亮的《梁甫吟》。
在第一首诗中,作者认为,陶潜喜欢提到荆轲,是因为他本人有恩仇事,借古喻今,感叹江湖上行侠仗义的人太少了。其实,龚自珍也是在借古喻今,他本人有恩仇未了的事,所以有“侠骨无多”的感慨。
在第二首诗中,作者认为陶潜永远是个高洁的形象,正象他所种植的松和菊。不要相信诗人那种表面的平淡,其实,他的诗三分之二象诸葛亮的《梁甫吟》,三分之一是屈原《离骚》的情味。意思说,陶潜既有政治抱负,又是热爱祖国、感情激烈的人。关于平淡,梁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潜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后来不少诗评家沿用此说,大谈陶诗如何平淡,如葛常之《韵语阳秋》、蔡宽夫《西清诗话》等都是。如果说钟嵘把陶潜定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还是一种诗歌评论、美学评价的话,那么苏轼把陶诗的极平淡质朴的一面推到独一无二的地步,视为人生的真谛、艺术的顶峰,就是一种人生哲学的宣传了。到了退而不甘、报国无门的辛弃疾再“看渊明风流”,便得出了“酷似卧龙诸葛”的结论。龚自珍在被逼无奈,只身匆匆辞官离开京城之时,读陶诗便自然感慨“江湖侠骨恐无多”,着力表彰了陶潜“金刚怒目”的一面。
这也是追求“亦狂亦侠亦温文”的龚自珍作出的必然评介。他对陶诗的评论,使我们想到他对李白风格的概括:“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龚自珍向往的正是李白这种“并二合三”的境界。龚自珍这两首评陶诗赞扬、标举了陶诗中的荆轲侠骨、卧龙豪气、屈原骚情。再联系第三首对陶潜襟怀磊落而性情温厚(“陶潜磊落性情温,冥报因他一饭恩”)的理解、肯定,似乎可以说陶潜正是他追慕的“亦狂亦侠亦温文”的典范,体现了龚自珍的人格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龚自珍评论陶诗呼唤侠骨(第一首)、豪气(第二首)、温情(第三首)的统一,突破了墨守“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与龚自珍呼唤个性解放、呼唤改革风雷的思想共同体现了一种新风气。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2]
-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 宋·陆游
[2019-05-12]
-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选一)》 - 宋·苏轼
[2019-05-12]
-
《五弦》 - 唐·白居易
[2019-05-12]
-
《傀儡吟》 - 唐·李隆基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