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①。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②。
君行踰十年③,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④。
君怀良不开⑤,贱妾当何依。
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写于他生活后期的闺怨诗《七哀·明月照高楼》,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诗中,他融合着深深的同情,以新奇的比喻,婉曲致意,写出了长期与丈夫分离的妇女的苦闷和酸楚,使全诗情真意切,哀惋动人。
首四句本属介绍人物,却出笔警挺,先言物而后及人,精心点染出了孤寂悲愁的氛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有意化静为动,而这朗朗明月的光波涌动对于高楼之上独处的思妇来说,无异是一种揶揄,正所谓明月虽好,人难相聚。正因为此,思妇 “悲叹有余哀”,仰天而嘘,悲从中来,便是情理中事了。而且,思妇的悲哀叹息与明月的朗照相比衬,便益发显得无休无止,分量沉重。
如果说前面四句是写 “果”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诸多笔墨,便是写 “因”了,即探求高楼之上的思妇何以哀叹不止。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一语揭明了 “愁思妇”悲哀的根由。“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独栖”,“十年”与 “独栖”相对,则独栖的酸涩孤苦便更加明显。“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尘与泥本为一物,浮则为尘,沉则为泥。思妇以此作比,虽涉及了自身与丈夫两方,但主要是在诉说自己 “沉”之艰难处境和不尽悲戚; 而自己的 “沉”,又是由丈夫的 “浮”即久游不归所导致的。所以,此四句思中有怨,怨而又思,情意绵邈,割舍不断,宛如长江大河之水,了无终止。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几句,在表现思妇盼归感情方面则显得更为鲜明直接。这四句,应视为愁思妇的坦诚自白。愿自己化为西南风,已见其与夫相会之心的急切; 而此风要一个劲地直吹入丈夫的怀抱而不仅仅是身边,其热切迫促之情,更显得可即可触。但她又担心,自己的良苦用心是否白费。这里的笔锋转动,无不关乎着愁思妇那执著专一,不可更动的内心情愫。
从艺术上看,诗人着意比照映衬,奇妙设喻,展思妇之情于尺幅之间,留袅袅神韵于天地之外,使全诗 “文词哀痛,千悲万恨” ( 《庾子山集》 卷一),终于成了表现 “愁思妇” 哀怨诗中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