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和孙公素别安陆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绪题材的作品。
全篇结构简单,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男女依依相别的情形。下片写女子在她的情人离开之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怨,结句写出由自己切身的具体感受而产生的 “人生无物比多情”的念头。本篇条理清楚,不像以后的周邦彦、秦观诸家,在结构上变化多端。周济在《 <宋四家词选> 序论》 中说作者的词 “无大起落”,这首词也可为证。
上片首句写出愁恨所由生,点明主旨。情人别去,旅途遥远,归期未卜,故相逢的希望也很渺茫,只有各自做着虚幻的美梦,企求梦中相逢。“相离”与 “相逢”相对照,现实与梦想之间的矛盾相对兀,强调了词中人物对环境的感受、对生活的情绪,给读者印象中留下一个强刺激,具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第二句以下,接着由概括的叙述延伸到具体的、个别的描写。正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就亦难了,门外马蹄声声,似在催促心上人踏上旅程,令人痛断肝肠的离别就在眼前了,马儿走远,扬起一片路尘。哀怨的离歌也来不及倾听了,还是留待别后独自一人借酒浇愁的迷醉中去回味吧。第四句本来写“远目空际送”,伤高怀远,无穷无尽,而中间却以“不堪”二字插入,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 在感情方面,是委婉深曲。“远目空际送”,为的是表现分手的情侣流连惜别的感情,但人已远去,“爱而不见”,所闯入眼帘的,只不过是更加让人伤感的碧云天边,凄凉景象,这就自然使人产生了“不堪”的感情,所以这样一来,相思之情,就更加难于收拾了。
下片紧承上片,由叙述转入直抒胸臆,感情来得很强烈。“今宵”一句采用的是问句形式,带有很浓厚的愁哀色彩。“风月”泛指男女欢爱。由于离别,满腔的热情找不到与之倾泻的对象,这无疑给双方在精神上都带来深深的痛苦,只有怀抱琵琶,弹起掩抑的声调以表达自己满腹的心事。这两句是写别后心中所想、目中所见的情景。尤其是到了夜里,深闺独坐,也无非对着琵琶槽上的凤头,仍是无聊,点明了白天难遣,入夜尤其难遣,且暗示给读者不但“今宵”难遣,以后夜夜也都难遣的心情。
夜夜都独坐独眠,百无聊赖,不能不怨,不能不思。这两句极其沉重有力,逼出收尾两句来: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写出了由切身体验而悟出的一般的道理。因为人孰无情,只要有情,就会有相思之苦,何况此情又是极其深厚,无物可比呢?
爱情自来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古典作家一贯珍重并歌颂真挚、纯洁的爱情,所以许多人都对此郑重地言及,而更多的人则在其作品中表现了这一点。张先的另一首《一丛花令》 有云: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元好问 《摸鱼儿》有云: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汤显祖《牡丹亭》有云: “世间只有情难诉。”洪升 《长生殿》有云: “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红楼梦》 中有一副对联写的是: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都是此意。
张先这首词用字浅近,通俗易懂,感情真挚热烈。最后一句比喻生动,设想奇特,颇有气势,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