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墓碣文》全文、注释和赏析
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剥落很多,又有苔藓丛生,仅存有限的文句——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
……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终以殒颠。……
……离开! ……
我绕到碣后,才见孤坟,上无草木,且已颓坏。即从大阙口中,窥见死尸,胸腹俱破,中无心肝。而脸上却绝不显哀乐之状,但蒙蒙如烟然。
我在疑惧中不及回身,然而已看见墓碣阴面的残存的文句—— F
我就要离开。而死尸已在坟中坐起,口唇不动,然而说——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我疾走,不敢反顾,生怕看见他的追随。
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七日。
【析】 在鲁迅所有的散文诗中,《墓碣文》可谓是一篇最“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词就很含糊”①的作品。不少研究者认为这篇散文诗“以自己解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描写了一种到了可怕程度的空虚的阴暗心境”②,或是“揭露墓中死人的阴冷的虚无思想”③,或是“写了一个对现实绝望的可怕灵魂的自我解剖”④。纵观整篇,不难看出,其基调夹杂着灰暗、晦涩甚至消极的色彩,使之感到朦胧迷离、鬼气森然,一种沉重的失落感、迷惘感和寂寞感弥漫在字里行间。
这种沉重的失落感,迷惘感和寂寞感,在作品中,是通过特定的梦境来着意表现出来的。而那如雾一般飘忽的梦幻云彩,则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瑰丽而又深邃的艺术境界。这是一个博大的心灵宇宙的艺术境界。在这里,透过鲁迅当时矛盾的思想心境,可以看到他当时酷烈的魂灵搏斗轨迹。的确,当时的鲁迅是深深地处在苦闷、彷徨、寂寞的思想心境之中。他曾给友人写信说:“我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这种欲除不能的矛盾思想心境,无疑是加重作品凝重与阴暗色彩的根源。不过,那梦境终归是梦境。它没有把鲁迅推向虚无的极致地带。相反,通过梦境所展示的心灵宇宙的艺术境界,则使人们时刻都可以谛听到鲁迅作为伟大寻求者的心声。因为就鲁迅的思想本质内涵而言,这种来自他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是与整个时代相关连着的,同时,也正是这样,鲁迅从悲观、虚无的思想心境中,最终走向了光明与希望。
由此,作品中着意刻划的梦境,也就显示出两种涵义:一是显示着“灵魂的深刻”,二是显出勇于自剖、告别旧我的决心。的确,那通过梦境的艺术刻划是所传达出来的透过一切迷人的梦幻,一切喧闹的表象来把握住冰冷的现实,寂寞的心灵的方式,在把自己置身于深渊般的孤独之中,也把一颗真诚的心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们透过一段段曲折隐晦的文字,看到一个时代伟人真实的思想心境:决心摆脱过去,但自啮心灵又难以割舍酷烈的惨痛;既饱受抉心自食的大苦痛,又终不能知其本味而感受到心灵的大悲哀。这种矛盾的思想心境借梦幻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也就把人们带到了一个瑰奇的艺术境地,在一种恍惚的幻觉感受中,来体验这位时代伟人无畏地寻求,努力达到认识彼岸的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毫无疑问,鲁迅早已决心把旧我的魂灵和躯壳,永远地埋葬。作品中那种悲观、虚无、自弃的思想情绪,以及“死尸微笑”的描述,实乃意味着旧我的魂灵的彻底毁灭,所以作品中“我疾走,不敢反顾,生怕看见他的追随”,就决不是消极的逃遁,而是在使黑暗与虚无的阴影永远不能追随当中,经过严峻的自我剖析而寻求心灵的彻底解放与自由。因此作品当中一系列奇诡震骇的图象,所展示的是一个时代伟人苦痛而又壮丽的心灵历程。其中,鲁迅复杂的内心世界、丰富的心理内涵、激荡的心理情感,又全都在一个个奇特的梦幻意 象当中,展示出深刻的思想哲理,并显现着人格和心灵的高洁。
①《〈野草〉英译本序》
②冯雪峰《论〈野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③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④李希凡《一个伟大寻求者的心声》(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258-259页.
-
鲁迅《做“杂文”也不易》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娘儿们也不行》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我的种痘》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元题》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